|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and Slack.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4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李禛 1 year, 8 months ago Saved with comment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LR4tlP6Uc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LCp5QAbr0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3.韓國發展觀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9EqCW5CDiw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13


14

組員:陳柏因、湯喻伃、歐銘政、童雯琪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覺得當地人的思考,有些人是對的有些人是錯的。

對的部分是在那位致力於維護傳統文化老屋的年輕民宿業者,我覺得他在維護傳統文化的作法上面是很清醒的,他知道怎麼樣做才是真正可以維持傳統的閩東文化,而且他也很清楚知道政府的政策哪裡出來什麼缺失。而他運盡自己力氣努力去做到最好的文化保存,我覺得是相當有勇氣的人。錯的部分我覺得就是在那些,為了領政府補助把原本老屋拆掉,而換成水泥牆貼石磚的人,他們這樣做,不但毀掉了原生的傳統文化建築,也因為政府錯誤的政策而帶起了不對的改建風氣。比較正確的方法,我覺得比較像是影片中那位民宿業者所說的,老屋翻新,但不是重建,這樣才是對的分法。不過這也要仰賴與政府政策的改革,從上到下才有辦法改正回來。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是,因為現在大多數孩子,比較耳熟能詳的妖怪已經都是國外的妖怪,而台灣本土的妖怪大家就都比較不熟悉。當科技結合到本土妖怪文化時,現在的年輕人會有更多的機會來去認識自己的文化。我們覺得台灣遊戲廠商能將台灣本土的妖怪文化結合現在的手機遊戲,除了讓大家熟悉這些文化,也將其融入生活。

  

3.韓國發展觀光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較早面臨到陸客不來觀光的韓國選擇拓展其他區域的客源,而到國外旅遊很大一個障礙就是語言不通,相較韓國觀光地的多種翻譯語言,台灣許多景點仍然只有英文翻譯,除此之外,就算是外國旅客自助找旅行社也能提供便捷的一條龍服務,甚至在當地的傳統市場中都有特別的動線規劃、移動行服務人員,讓觀光客好好體驗韓國文化,種種友善的環境使的觀光客更願意來訪。而在當地,韓國政府懂得利用人與景的建設創造互動性,活化景點永續經營,週邊的店家也懂得以合作的方式互助互利。我想台灣需要提升的不僅是服務的體驗感,還有觀光景點的活化甚至創新等等,在硬體設備上我們可以提供多國語言的指示牌、導覽圖,而台灣許多的祭典也可以像日本的祇園祭一樣,塑造成觀光熱點吸引外國旅客到訪,另外影片中韓國旅遊像集點的方式,台灣也可以利用美食的特色推出相關美食地圖app ,結合專屬優惠打造新的美食體驗。


組員 柳惠馨 , 王詠珊, 陳舒安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LR4tlP6Uc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認為大家的思考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因為立場不同,所以看起來意見不同而已。就老屋改造這一部份來看,有一部分的居民為了補助,把老屋翻新,裡面是鋼筋水泥的結構,外面再貼石牆。而另一派人則是堅持傳統石屋,房屋脊梁仍用實木,牆壁也還是石磚和泥土砌成,甚至可以看見不同時期的建築技術。前者更重視經濟效益,後者重視文化保存,但我覺得他們兩方的共通點都是希望馬祖能夠變得更好。片中也有提到,馬祖因為開發不易,人口外流問題嚴重,而近年來好不容易因為藍眼淚掀起一波觀光熱潮,怎麼能不好好把握機會呢?對馬祖人民而言,這些人潮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他們想興建更多民宿,賺更多觀光財,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另一方面,馬祖也是台澎金馬少數有閩東文化的地區,如果他們拆除這些象徵文化的建築,我們又要如何保存這些傳統文化?我贊同影片中的馬祖民宿業者莊順福的觀點,「政府應該要補助傳統文化,而不是補助一個新創造出來的房子。」傳統文化是經過長期累積才發展出來的生活型態,為了發展觀光而摒棄傳統文化,有些得不償失。我覺得影片最後提到的以社區營造,來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的作法,算是在經濟效益和文化保存之間折衷的好辦法。除了能吸引觀光人潮,也能讓更多人口回流馬祖地區,為當地的觀光盡一份心力,同時也能保有特色文化。因此,我認為保存文化不僅僅是政府的工作之一,也需要當地居民對家鄉的熱情。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LCp5QAbr0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我覺得讓本土文化結合科技,確實也能吸引人民來了解本土文化。在國高中階段,大家應該很少有機會接觸臺灣的妖怪文化,因此即使作為臺灣人,可能也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自己家鄉的妖怪傳說。幾年前的《紅衣小女孩》在臺灣一炮而紅,我覺得在那之後才比較多人開始關注臺灣的妖怪、鬼魅故事。而在更早之前連載的漫畫《冥戰錄》,除了談神祇,也談論很多靈異現象和妖魔鬼怪的故事。我覺得這些都是讓枯燥乏味的文本,和科技結合之後創造出來的文創產業,讓和大眾文化不相容的冗長史料,結合新科技創造娛樂產業,除了能帶出經濟效益,也能吸引更多人來了解本土文化,透過電影、漫畫等讓更多人接受的方式,讓觀眾了解文本記載的傳說。而我認為除了透過上述這些方式,沉浸式體驗也能加深我們對故事和傳說的印象。例如大約十年前,「會動的清明上河圖」來臺灣展出,讓北宋人民的生活,透過投影機呈現給入場參觀的民眾。圖中的人物不只會說話,還能聽到背景音樂,看見流動的河水,以相當精緻的方式展現百年前的開封生活。就算已經過了十年,我也還記得當時參觀展覽帶給我的震撼,而沉浸式體驗也讓我在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的過程中,能夠感受當時城市的文明發展。因此我覺得如果能結合類似這種投影技術,或是最近更普及的全息投影,讓觀眾能夠對臺灣的本土妖怪能有更清楚的想像,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3.韓國發展觀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9EqCW5CDiw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1)製造話題的方式   

就算沒有中國市場,透過韓國的電影、連續劇,到韓國的偶像團體,這些都是在無形中向外國人推廣韓國的方式。影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橋段、綜藝節目拍攝地點,或是韓國本身就有的資源,都是吸引國外觀光客重遊韓國的重要文化資產。值得討論的是,韓國本身缺乏自然資源,因此他們很珍惜現有的雪地,政府也願意花大錢補助民間,創造更多人造的觀光景點。有別於臺灣的觀光常與古蹟結合,影片中的熱門觀光景點多與影視產業有關,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臺灣的影視產業發展並不像韓國這麼發達,尚未走向國際。臺灣的電影、本土連續劇很少像辦法像美劇、韓劇等造成轟動,有些節目、電影連臺灣人都很少看,幾年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突然爆紅,之後似乎就很少聽到臺灣有出現大家公認的熱門臺劇。

(2)周到的服務   

影片中有位新加坡人為了整形特別跑去韓國,但從影片中可以知道,她從剛下飛機就有專人帶路,有接駁車帶她去診所、飯店,看診時旁邊也有翻譯,而診所附近的店家,也都有提供適合術後的人享用的美食。這展現他們對觀光客的用心,也反映出韓國政府對觀光的重視──先用整形技術吸引外國旅客,接著帶動診所周邊的商機。而在觀光夜市、首都的小吃店等等,也都有中文翻譯、日文翻譯或英文翻譯等,幫助觀光客玩得更盡興。腳踏車保險和腳踏車專用道也是政府為了確保觀光客安全的方式之一,讓這些外國旅客能夠安全地體驗韓國文化。

(3)打破語言藩籬   

韓國政府很清楚觀光客分別從哪些國家來,而每個國家的佔比分別為多少。影片中有提到,首爾的觀光行程中,從還在飛機上,一直到下飛機、出海關、領行李等等,過程中除了韓文,也會有中文、日文、英文等,讓整個機場更國際化。而不只機場,捷運站的站名以及播報系統也是多種語言,市場、滑雪場觀光都可以遇到自己比較熟悉的語言,對外國人來說,是很友善的觀光城市。臺灣的觀光客以亞洲國家和美國為主,我覺得韓國政府讓能夠使用他國語言的服務人員,穿梭在各大熱門觀光景點為觀光客提供資訊,是對觀光客很友善的一個策略。目前台北的捷運是以中文、英文和日文為主,高雄捷運則是只有火車站和美麗島站這兩個大站才有日文,其餘都是中文和英文為主。我覺得可以再多加一個韓文,因為也常常有韓國觀光客來到臺灣。但反過來說,臺灣的捷運除了外國語言,也有臺灣人較常使用的客家語和閩南語,在推廣國際觀光的同時,也有保存這些瀕臨消失的語言,我覺得這也是捷運的一個優點。我覺得臺灣的觀光業可能沒辦法像韓國這樣,每個夜市、熱門景點都有擅長各國語言的導覽員,目前台北的博物館館員基本上都會中文和英文,但實際上出了台北之後,我覺得其他觀光景點大部分都是以中文為主。之前還有外國背包客在高雄登山時(可參考這篇新聞:https://reurl.cc/9rEexa),發現英文介紹與這座山完全無關,甚至可能是從別的網站複製來的,所以我覺得在打破語言障礙這方面,臺灣的觀光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組員:杜若筠、褚怡甄

1.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們認為現在馬祖的年輕人為了保護傳統的文化而開始努力,這樣的想法是很正確的。當馬祖一直為了發展觀光而放棄傳統的文化的話,馬祖當地的獨特文化就會消失,例如:利用傳統方法搭建的房屋及聚落,他們會因為觀光的發展而被人們所放棄、遺忘,那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因此我們認為馬祖在發展觀光之餘,也應該要回頭看看前人所留下的這些無法復原的遺產是否有受到良好的保護,現在來島上的觀光客們是否已經超過了馬祖的環境承載量。我們認為只要人們有用心在關心這些事情,並努力去保護及做一些能夠保存文化的限制,觀光經濟及永續發展是可以找到一個能相互融合的平衡點的。

 

2.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我們認為這確實是很有吸引力的想法,因為現代人因為一天當中所接收到各式影視媒體的訊息是非常大量的,因此視覺比起其他感官更來得重要。將科技與本土文化做結合,製作聲光效果豐富的動畫、影像供給人們觀看,更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有意願及興趣去接收這些訊息。因為現代人越來越少閱讀了,因此將小說作者以本土文化為基礎所創作的內容,再製成動畫,確實會讓更多更多的人可以接收到關於這些本土文化。我們認為除了跟科技結合之外,也可以與傳說發生的地點做合作,合作辦一個與那個傳說妖怪相關的展覽或是實境解謎遊戲,讓民眾可以在看展覽、玩遊戲的過程中,認識當地的傳說與妖怪。

 

3.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從韓國的例子可以看到,他們面對中國的打壓是正面迎擊,直接霸氣刪掉中韓冷門航班,思考新的出路找尋新的客源,轉向旅客多元化。而為了提供好的觀光地,韓國下了很多功夫,我們覺得其中最棒的就是他們「語言友善」的服務,從機場到市場、大眾運輸及各大觀光景點等觀光客主要會去到的地方,除了基本的韓文及英文之外幾乎都還有中文及日文這樣四種語言的標示,服務人員也幾乎都配備這四種語言,甚至連市場攤販中老年的老闆幾乎都能說上幾句簡單的英文。而觀光地除了定點諮詢站之外,很特別的是他們還有穿著紅衣的「移動諮詢員」,在他們的衣服上標示著他提供韓英中日哪種語言的服務。而從影片也可以看到韓國很重視旅客的「重遊率」,所以很著重在給旅客好的體驗,除了提供好的服務,交通安全也是他們很重視的,甚至規定車行名下的遊覽車只要車齡達九年就不能用,安全規定十分嚴格,連公共腳踏車都有保險。而近年來韓劇十分熱門,他們更透過韓劇提醒觀眾重遊這些拍攝景點。另外讓我們覺得最特別的是竟然連「整形產業」都能與周遭產業結合來帶動觀光,然後讓慕名而來整形的觀光客的療程分次分趟及要求回診,增加重遊的機會,真的是十分聰明的做法。另外可以看到韓國在觀光做了相當細心的規劃,向是讓熱門景點和地鐵出口相鄰。而雖然韓國和臺灣一樣缺乏自然資源與文化遺產,但他們透過人工打造景點,同時注重永續性,像影片最後就把舊高架橋重新利用打造成新的景點高橋公園。並且他們的政府也不吝於補助,因為他們看見以小小的補助就能帶來更大的觀光消費收入的商機。

        因此我們認為臺灣可以效法韓國,除了提供中英文的服務之外,也看看我們最大宗的觀光客是來自那些國家,在大眾運輸站與重要的觀光景點都提供這些國家語言的標示與具備這樣語言的服務人員,因此最好能提供相關觀光業者進修管道,讓他們能提供更好的服務。並且政府也應該重新檢視如遊覽車等交通安全的相關規範,畢竟除了玩的開心盡興之外安全舒適是旅客的第一考量。 


組員: 許民樺王采佩蔣沅錩

1.  

我覺得在地年輕人針對馬祖的思考,我是不太能認同,這些年輕人或者說當地的旅遊業者,想的是怎麼運用固有的歷史建築,或一些戰地遺址為中心的旅遊方式,但我反而認為片尾的縣長那段話我比較認同,我覺得要有飯店,並在飯店周圍創造新市鎮,可以增加工作機會,也可以在周圍興建商場,另外保留戰地遺址,做人文導覽,而非像影片中有人說要以碉堡來住人,以我為例,碉堡在便宜我也不願意住一晚,但我卻會願意去參觀,因此我不認同當地青年的觀點。

2.  

一般只要講到妖怪,通常會聯想到傳統的民俗故事或是祖先所留下的傳說,在古代大多只以文字的方式來記錄這些鬼怪文化,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及時代的進步,妖怪遇上科技及多媒體,就不再只是文學而已,而是能透過立體動畫的方式,以妖怪本身的相貌搭配背景故事來呈現並反映社會批判與當今議題,像是全身滿載寶石黃金的妖怪,可能像徵現今有些人對於權利地位的追求,此外對人們而言,影像比起文字更能得到大眾的焦點,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

我覺得將本土妖怪文化結合科技遊戲的想法是一個有前景的發展,比如說:前幾年在台灣掀起一波恐怖遊戲熱潮—《還願》,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我認為只要劇情設定能夠引人入勝,背景聲光效果夠精彩,那麼這條文創產業就能夠獲得大眾的青睞。

3. 

看完該影片所介紹的韓國觀光業,我組感到十分驚豔。面對到陸客不來的困境,該國卻很漂亮的解決問題,且還擠身成為能跟日本批敵的觀光大國。首先是觀光和交通看板,遊覽車司機,滑雪場教練,導遊,傳統市場以及在各個觀光地點穿梭的紅衣人,都有提供其他語言的服務。使遊客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聽到了自己熟悉的語言,快速地對該地產生親切感,更能投入該地的生活。再來是優秀的一條龍旅行服務、友善的環境和政府大量的補助,使觀光客能夠平穩無困難的享受他們的旅途,並讓遊客增加了再來玩的想法,最後就是利用自身瘋迷全球的娛樂媒體風潮,使自己雖然沒有流傳千古的遺址,也能夠吸引人來此地觀光。而我們台灣跟韓國處境十分相似,陸客不來對我們影響很大,但我們雖然無法像韓國一樣利用自身娛樂媒體的風潮來吸引國外的人,可是我們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提供優渥的服務和語言上的親近。


組員: 陳霈瑄、週綺妮

 

1. 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覺得他們做得非常好,在知曉以前缺少對聚落文化的保護後,有些人除了保留原本房屋風貌做民宿; 有些人發站在地方展協會,並製作洛神花茶或一些農製產品,讓更多觀光客可以除了來旅遊,也可親近當地的平日日常,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傳承方式。更有創意的事,他們有計劃地再將以前戰爭防衛用的碉堡改成民宿,這個特別的做法不僅可以讓原始文化繼續維持風貌,更可以讓住客在這個碉堡上享受歷史痕跡和海邊景緻,結合了過去也涵蓋了現今,是非常值得效仿的永續發展方式。

 

2.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21世紀正值資訊時代一大高峰,因此我們認為將本土文化與之做結合是個新奇且較能受現代人接受的方式,亦如影片中所提到,在這個文本闡述故事能力逐漸式微的時代,實體書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如以往,因此將文創市場與3D動畫技術加以融合,或許會更加利於傳播,新世代的接受度也能有所提高,畢竟觀賞一部影片的時間大抵是小於讀一本著作的,所以我們認為這不失為一種辦法。

除了透過影視的呈現方式,或許亦可嘗試發展出以本土妖怪作為主題的歌曲音樂,或是桌遊、手遊,以娛樂相關為媒介,擴大接觸的年齡層,加以推廣。

 

3. 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韓國在觀光上不僅是外語、週邊經濟、媒體傳播等,都做了非常多不同程度上的策略。在外語上,不僅光觀景點、重要首都餐廳都充斥著中文、日文、英文等的溝通服務; 在周邊經濟上,有結合醫美整型,從機場專車接送到外語解說都有完善的流程,做完整形後便可到臨近的商圈消費,並且通常每一趟來韓國都是一週以上,這這期間可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在媒體傳播上,更是做了多元的路徑,從音樂、影視、文宣等,目前韓國的節目在全世界都非常活躍,又加上很多聯名產品、明星整形等,都會在些媒體傳播下,吸引更多人前來消費。所以如果換作是台灣,其實首要的,就是先打造出無語言隔閡的環境,這樣可以讓不同國家的人在認識台灣時沒有距離感。第二個就是有效地運用媒體網路,用各種管道去宣傳台灣的優點。這兩點都是可以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更容易被看見的方法。

 


黃千和:

1.牠們想把閩東文化保存下來的心值得敬佩,但我認為碉堡變成民宿的想法雖然可以有效利用遺跡,但不免失去它原本的意義。而用幾百年的老樹製成的房子,希望不會有環境的議題困擾。

2.與上面相似,創新固然能夠吸引不同的人,但也讓它少了點經典的味道。例如影片中拿著手機的妖怪,多了些違和感。

3.可以統計來台觀光的不同客群數量,規畫該地增加的語言,也不會太浪費資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組員:徐方鴻、李幼馨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們認為是正確的,若一座島失去他原本的文化價值與文化地景,取而代之的是非當地的文化景觀,這座島所要進行的發展恐怕有限,應該要以長遠來看,保留馬祖的特色,並發揚光大才是長久之計,要在經濟發展與文化之間作出平衡,才能創造雙贏。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我們認為有,本土文化現在遇到的瓶頸就是「如何」推廣,往往有了扎實的文化卻苦無行銷手法,現今多虧了科技的幫助,將台灣的妖怪文化與科技影音、影像、動畫做結合,可以吸引那些不喜歡閱讀文字的閱聽人,是個非常新穎、有效益的手法,至於別的發展方式,我們認為也可以打造主題樂園,吸引大小朋友去遊玩,裡面可以展示一些妖怪文創商品,推怪台灣妖怪文化。

 

3.韓國發展觀光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韓國最擅長的行銷手法就是「製造話題」,不論是多次利用韓劇曝光造成的爆紅,或是將整型產業結合週邊的店家所打造的一條龍產業鍊,都是非常有策略、組織性的行銷手法,而我們認為台灣比較缺乏的是語言這一塊,應該要多加強日、韓、東南亞國家語言的人才,才能讓來台觀光的旅客較沒有語言的疑慮。


組員:陳瑛黛、黃子芯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們認為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現在的發展評估是正確的,現在馬祖的發展都迫不及待地朝向經濟為唯一導向、反而遺忘了自己具有的魅力所在(閩東文化、石屋聚落、軍事基地、潮間帶...等等),將藍眼淚「結合」在地文化並成功渲染文化氣息給觀光客;剛開頭的時候我們看這部影片是還以爲忒修斯悖論搬的討論關於石板屋現存狀況、但詳情卻是真「更新」的而不是單純的重新製造;面對現在馬祖的情況我們也跟年輕代表的想法相同:希望與在地連結性有更多感觸、並付諸行動,而不是單純的宣導跟廣告當地的特色,其實這樣的效果是有限的。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目前跨載具去擴展自己客群這件事已經是必然的,因此要在社群上如何呈現跟吸引更多商機與推廣機會這才是最具吸引力的提案模式;而就台灣本土妖怪文化方面我覺得用新媒體頻道宣傳的方式去試圖接觸不同文化與年齡層的人們;台灣有一個對於文化宣傳效果很棒的卡通動畫叫做「閻小妹」、故事大綱是妖怪世界裡分為東、西兩大城域,雙方距離遙遠少有往來,即使偶有接觸也因彼此不了解而發生衝突;為了促進交流,西方的西冥市市長派出自己的兒子迪米歐前往東方的東閰鎮留學。來到東閰鎮的迪米歐與鎮長的女兒閰小妹結為好友,兩人一起學習、一起探險,帶領觀眾重新認識華人文化裡最具奇幻魅力的異想世界。

故事主舞台東閰鎮的設計採用中國古代街景,角色有人類、東方傳說人物、妖怪、擬人化的動物。

在這之中我們可以發現到他把許多可怕、或是少見的妖怪用一種全新的造型展露在大家眼前,除了變得更可愛外,也能更被大眾所接受;因此我覺得重新塑造角色並以新媒體(新的型態)去發展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某天說不定也能成為像妖怪手錶一樣能宣傳到各國的好代表!

 

3.韓國發展觀光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韓國為拉攏自由行的旅客,從機場人員、巴士司機、小吃攤販都會說一點各國語言,這讓旅客感到十分的安心,不必會說英文或韓文就能暢遊韓國。除此之外,韓國也懂得行銷自己的國家,他們利用“韓劇”來吸引各國粉絲造訪韓劇的拍攝景點,進而帶動整體旅遊業。

我覺得台灣也有許多風景相當優美的景點,但真的缺乏推廣,像是阿里山大家可能只會想到看日出、搭小火車,但其實阿里山“眠月線”也是相當不錯的風景區。此外,台灣也缺乏景區與週邊店家的合作,若能將文化體驗帶入周邊店家,讓店家不只是賣產品,更是在推廣在地文化,旅客能夠更加認識台灣。

 

組員:狄呈恩、王少甫、橫田龍彌

 

1. 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們覺得他們的思考是很正確.雖然馬祖的商機很大,所以我覺得有些人為了賺錢留在馬祖列島工作.這聽起來有點不好.但如果他們離開馬祖,誰讓更多人知道馬祖的文化,風景,特產?建築的話,我也覺得流失馬祖的建築是真可惜.但是為什麼大家蓋房子變成民宿?我覺得原因是大部分觀光客想住現代方式,乾淨,方便等等的飯店還有民宿可以讓更多觀光客利用.此外,可以增加當地人的工作機會.要不讓當地人怎麼賺錢?所以我們覺得他們的思考是自然的。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現代人與其讀文學不如看影片.是因為影片短時間內幫我們理解很多事情韓故事.雖然文學是文化的基礎,但最重要的是讓很多人了解我們的文化.所以我們覺得利用科技介紹文化是好的方法.我覺得電腦或手機遊戲是有一種別的發展方式.有些遊戲的題目是台灣本土妖怪所以我們透過這遊戲,學到台灣的人妖怪.

 

3.韓國發展觀光

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我們覺得韓國人努力地開發客源,轉向旅客多元化。比如說在很多地方表示很多語言,中文,英文,日文等等.還有明星團體跟韓劇也韓國的特色.

對我來說,有些台灣人會說日文.所以日本的觀光客通常可以安心的旅遊.還有大部分的台灣人的服務跟態度也很好.跟影片裡的韓國人沒差.但台灣人只會說日文跟英文.還有其他國家語言的話,不太會.所以台灣可以努力地活下去語言友善的態度還有產出台灣劇或台灣明星歌手.

 


 

組員:李欣玲,巫靖妤,葉彩雲

 

問題討論:

1. 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 順應觀光業的蓬勃發展,我能夠理解當地年輕人迫切想要抓住這得來不易的抓準商機而作出的思考,對此我覺得比起當前的現狀一定會有更為兩全其美的方式。當代媽祖年輕人為了招攬遊客的到來,將傳統寶貴的古厝拆除並且利用法規漏洞將​​政府對於古厝的補助用於建設“外表”似古厝但內裡卻是鋼筋水泥的現代房屋,這對於馬祖獨特的閩東文化無疑是致命一擊。以我之見,我覺得比起拆除傳統古厝當地人更應該竭盡所能去維護這珍貴的文化遺傳因為我認為只有這珍貴的文化傳承能為馬祖帶來永續的觀光業發展。物質化的發展往往是有限的,唯有將獨特的閩東文化與建築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保留下來才能讓更多人願意來到馬祖體驗當地獨一無二的生活文化。 

 

2. 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 我覺得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是一種很棒的想法,既具有吸引力也能更好地傳遞文化。世界不停在進步,時代變遷,科學發展迅速,但人民一直都想要保護好自己的傳統文化,將本土特色發揚光大。我們常聽說日本的鬼怪故事,缺鮮少聽到台灣的妖怪故事。經由這些影視作品和展覽的,能讓更多年輕一輩小孩子知道本土的妖怪故事。而我決定另外發展方式可以有手游、line貼圖、文創商品等等

 

3. 韓國發展觀光

    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   韓國觀光地點都有各種語言的嚮導,地圖、路標等也有各種語言的翻譯,為不同國家的人帶來很大的便利。此外,韓國的交通便利,近年也開始設立類似台灣youbike的腳踏車站等,對未來也有所規劃,要打造貫穿首爾觀光的高架橋。韓國的整形產業也聞名世界。這也提高了重遊率。

  -我們認為台灣可以在語言便利性這一點向韓國學習。台灣也可以致力發展某種產業或優勢特點,吸引遊客。

 


組員:江姿穎、吳善戎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們認為當地的年輕人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當地的古厝,或是說文化如果消失了,就再也無法回復了。藍眼淚所代表的自然環境也是,如果觀光人潮了起來,就會有建設和汙染,而這些可能會破壞自然生態,最壞的情形可能造成藍眼淚的消失,得不償失。也不是說完全不能發展和建設,只是在發展和建設時應該也要把自然和文化考量進來,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也許發展的速度毀因此減慢,但會比起一味為了賺錢求快,更有文化與生態保存的意義。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我們認為科技與本土的結合不只是有吸引力,還是現代的潮流之下必然的結果。有些觀眾可能心裏會有刻板印象,認為妖怪很可怕,但是若是使用動畫的方式呈現,那麼可能就比較沒那麼可怕,甚至會讓人認為妖怪比起人還更有「人味」。而且如此一來也可以讓其他地方的人們看到台灣的文化和科技的實力,一舉兩得。

3.韓國發展觀光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看完影片之後,韓國觀光最吸引我們的就是幾乎沒有語言障礙。韓國在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多國語言的導覽,無論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旅客都可以聽到自己熟悉的語言,這很明顯是要接納多元的觀光客(特別是自由行的旅客,觀光門檻更低,觀光意願更高),比起台灣獨押大陸的作法可以說是風險更低、更有彈性。台灣可以試著再拓展觀光區的語言,吸引更多不同地區的觀光客。再來是它一條龍式服務(例如滑雪、整形),它根據自身優勢設計行程,可以讓遊客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到處去玩,然後就會「自願」的把錢掏出來。最重要的一點,去韓國的外國旅客的重遊率非常高,韓國透過影視文化行銷觀光,提醒旅客重遊,和台灣某些景點去一次就不會想要去第二次了非常不一樣。

另外,在重要觀光區設置會說多語言的移動小幫手,不只定點服務的方式很值得台灣借鏡。可以幫助旅客更有彈性、有深度的旅遊。


組員:謝宜庭、孫鬱瑄、劉仲敏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回答:我們認為是不太正確的。

當地保留的傳統文化和建築是歷史的足跡,累積至今就是屬於馬祖獨一無二的特色,要帶動觀光,創新的確重要,但我認為應該要在「不破壞原本的環境、歷史」的前提下做改造,就如影片中的民宿老闆所說,應該要把補助費拿來修繕老建築,而不是蓋出很多棟外貌看來相像,實際上卻已經變調的建築。這些新建築是沒有靈魂的,是因為商業利益而產生的,這樣的方法並不能展現當地獨具的人文風情與文化,反而流失了只有當地才有的特色。倘若他們結合傳統文化、歷史痕跡,而不是一味地摒棄原有的事物,反而是兼顧支持創新與擁護傳統的想法,這樣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找到新、舊事物的意義並且尊重彼此的想法以及意見並加強討論,定能找到最佳的平衡點的!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回答:我們覺得科技和本土的結合非常有吸引力,可以幫助本土的產業,進行更進一步的發展。例如:影片、線上遊戲,都能夠使人們更加了解自身文化。台灣本土妖怪其實非常具有特色,我認為在文學方面,一定可以大放異彩,相對於日本、歐美的妖怪,如:哈比人、妖怪手錶,台灣人也能夠寫出自己風格和特色的小說,例如:瀟湘神老師的小說,結合了推理元素,使故事更加有趣和吸引人。另外,在繪本方面,也有許多相關故事,例如:蛇郎君、年獸等,也能讓孩子更加認識這些文化。透過這些創意的發想,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可以讓人們學習到更多不同面向的事物,這樣確實能吸引到更多人來參與。
 

3韓國發展觀光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回答:我們認為韓國的策略是加強遊客「重遊」的機會,因此,他們會提供各項優惠和服務吸引遊客,例如對外國團客提供補助、機場巴士和市場等著名景點都有清楚的中文標示和通外語的小幫手,能夠幫助遊客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另外,韓國還有著發達的整形業,以及文化產業,在在提升人們前往韓國的動機。我認為台灣可以做的事,就是加強外語的標示,使外國遊客在使用設施上能更加方便,另外,我們也可以推廣針對外國遊客的補助,增加其來台灣的動機。

 


 

組員:朱玉珊崔美娜唐玉英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們組別有個觀點: 

--在地年輕人對於自己居住許多年的地方有感情是正常的,思考也是對的,畢竟保有原本的文化建築才能傳達出馬祖原本的樣貌。當然政府也有所考量,畢竟文化建築時間久了,也會變得老舊,雖然很有歷史,但政府也不希望去破壞原有的文化,而只是去補救那些已經老舊不堪的建築,讓馬祖的文化可以更悠久,吸引更多的觀光客,所以雙方的思想考量都是正確的,也都是希望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相反,在地年經人為了吸引光觀客把馬祖快速變成城市發展過度的樣貌。現在的馬祖建築都不是原來的樣貌,歷史文化議題都已被現代工業化議題消滅,人民為了商業發展把老舊的建築重建,珍貴的文化價值都已漸漸消失,但是他們好像沒有真真的思考媽祖那個地方有什麼吸引觀光客呢?不但只有藍眼淚而且還有媽祖的文化背景。而針對現在的情況他們好像已經把自己的優勢丟進去眼前的利益。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 科技與文化的結合的想法確實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畢竟現在是個科技發達的國家,不管去到哪裡都會看到科技,而科技慢慢的進步,若與文化結合就可以把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人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引導時代的進步。

而現代的3C科技越來越發達,許多人不管去哪都帶著3C產品,若將妖怪文化開發到Switch手遊、虛擬遊戲等,我相信一定會吸引眾多人的喜歡。

-- 台灣的妖怪文化除了科技以外還可以帶到戲劇的舞台,通過演員表演,音樂的結合,舞台的燈光可以給觀眾帶來很真實的感覺。但是這個方法會有時間與空間空間的限制,傳播力也不會很高。

3.韓國發展觀光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韓國不管是在語言、旅遊景點、文化、各產業的宣傳(例:醫美)、戲劇等,都比許多國家更勝一籌,即便他們面對中國的打壓,還是不斷地一直發展讓許多其他國家的人到韓國去觀光,也就是這樣更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歡到韓國,而我們組員也都很喜歡韓國。那我們覺得台灣應該學習在語言,設立在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語言,以讓各地來台灣的觀光客也能感受到親近感。

--語言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多會一種語言就能多爭取一個或多個國家的觀光客。


 

組員:李若維、李庭淵、林家羽

1.藍眼淚觀光迷思

我覺得在地年輕人思考並無對錯很多事都沒有對錯只是觀點不同我認為可以規畫一區偏現代化一區偏傳統讓文化得以保存也因為有現代化的區域而讓更多習慣現代化的人可以前往。

 

2.本土妖怪與新科技

我認為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想法,也是一種趨勢。在這個科技時代,人們每天接觸的科技產品說不定比接觸的人還多,而且如果結合AR或VR甚至AI技術可以讓觀眾更加身歷其境,沉浸式看展。近幾年像是故宮就嘗試了相當多的多媒體展覽,例如會動的清明上河圖還有今年的魔幻山水歷險,都是很好的例子。所以用科技化的方式呈現或是介紹文化,是順應而生的。在這個案例中,妖怪文學結合了動畫技術,用多媒體的形式向臺灣人民呈現了屬於我們的33隻本土妖怪。目前有文學、桌遊、實境解謎、動畫等方式,其實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所以應該要多宣傳,加強宣傳的力道,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台灣本地的妖怪們。

 

3.韓國觀光

 韓國非常的成功利用了偶像劇、綜藝節目的風潮吸引大量觀光客進入韓國,同時還提供了許多語言友善服務讓觀光客感受十分良好,例如在各大觀光要地會提供服務區甚至還有穿著紅背心的翻譯人員時刻服務者觀光客們,大眾運輸地也會有貼心的翻譯服務,提升觀光客再來的意願。 

我認為台灣在幾個都會區的觀光大景點的語言友善服務做得不錯,不過我認為如果可以學習韓國的紅背心翻譯人員或是專屬詢問站的話會對於觀光客來說更加友善,也能更吸引到觀光客的回客率。除此之外我認為台灣在公車、遊覽車等交通工具的語言部分還做得不夠友善,我認為這是我們可以改善並且向韓國學習的一個地方。


組員:胡芯瑜 陳俐穎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們認為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都是正確的:

1. 馬祖傳統閩東建築的石頭屋迅速翻新增加遊客量,帶動當地經濟,讓更多人了解馬祖人的文化。在影片中有提到:一個地方需要有人,才能帶出當地的文化、歷史以及價值,否則就會變成廢墟,這是非常正確的。

2. 過度開發破壞了當地原有的文化,在影片中,記者已經非常明確地分別用新、舊去形容馬祖,也就是說其實他們已經認為這種現況是影響了馬祖文化。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可以說貼近了現代人的思維以及生活,更加吸引不熟悉的人去接觸以及了解本土文化其實台灣本土妖怪文化從一開始只沿用日本的、再到如今貼近人們現代社會(政治、科技、當代文化)而「創作」出來的,都標示著台灣的進步:鬼怪文學反映當代議題,妖怪文學也蘊含了台灣人的善良與包容現在文化的傳播有很多的形式,例如:遊戲、展覽、當代藝術,所以我們認為台灣本土妖怪文化可以在這些發展形式上找到它們存在的意義。

 

3.韓國發展觀光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在中國的禁韓令下,韓國提出多元化發展,不只針對中國市場,更加擴大他的市場板塊,例如:新加坡、中東地區等。

     為了吸引自由行的遊客,韓國機場會有中文、英文、日語以及韓文,為方便交流,幾乎所有工作人員都會使用英文來幫助遊客。其實台灣也做到這個效果,不提以同樣語種交流的情況,台灣的機場也會有中、英、日三種語言的標示,而且我曾經在機場見過外國人在櫃台詢問,工作人員也能使用英語好好地輔助,所以相比之下台灣對於遊客也是非常包容的。

 

 

組員:張菊銀、段其榮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答:我們覺得是正確的,藍眼淚魅力為地方帶來經濟利益,不過在地方翻轉同時,也有過度發展的情形。因為藍眼淚快速帶動觀光,使得很多馬祖傳統閩東建築的石頭屋迅速翻新,他們向政府申請補助,將房子拆除重建,裡面是鋼筋水泥,外面再貼石牆,這種鋼骨石皮的做法,使得原本的傳統聚落,一個個變成嶄新的面貌,但這些全新的古厝能代表馬祖文化的新價值嗎?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答:妖怪與民俗息息相關,所以像是日治時期的雜誌《民俗台灣》,書中就記錄許多妖怪傳說,成為現今台灣妖怪研究的基礎之一。也許有人認為,妖怪不過是胡說八道、道聽塗說。但是藉由「妖怪學」,我們發現妖怪與人類的社會血脈相連。

3.韓國發展觀光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答:隨著韓國來台旅客的快速增加,促進了旅遊市場的各種接待需求的快速成長,網際網路的發展,通過電視、網絡、手機、劇場等多種媒介接觸韓國文化內容變得更加容易,生態觀光或自然觀光一般指通過單純地欣賞自然風景獲得審美滿足,而文化觀光可以通過享受和體驗該國文化獲得新的體驗。

 

 

 


 

組員:唐佳蘭、周潔、砂川櫻

 

1.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們覺得他們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 馬祖未來可以變成觀光客的地方, 很多地方可以逛逛,他們未來的發展很光,有文化歷史都要保存,不過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處理好, 雖然眼淚快速帶動觀光,但是其他的地方沒有發展好, 這樣在經濟方面會不穩定。

 

2.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我們覺得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可以引發吸引力的想法, 我麽覺得台灣本土妖怪文化有別的方式,就用科技來做的, 透過科技創作放在一個網站或youtube, 可以吸引別的國家的人來看這樣會讓台灣本土妖怪文化會變更有名。 我們也可以把台灣本土妖怪文化的故事創做了動畫,雖然現在已經有了但是這個方面我們可以更加, 因爲科技一定會越來越發達,一定會有人可以吧那些動畫做的更好看更吸引別人想看。

 

3.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我們可以從韓國的觀光,科技, 和連續劇等等學習了很多東西, 像觀光客的地方他們會提供了4種語言例如在飛機場有英文日文中文和韓文,也有他們呢的科技像 他們的手機和訊號現在在世界最發達是韓國, 他們的連續劇也有幫助廣告很多地方也行過的東西吸引很多人想去想買。 我們認爲臺灣可以在觀光,和連續劇方面, 我們的組員有喜歡看影片他又看韓文劇和中文劇 他又感覺到臺灣其實可以作響韓國做的一樣韓國有揭示了他們的國家有很明顯說那邊的地方和一些東西而觀光的話愛玩在這裏已經做了蠻不錯臺灣也提供了各種語言, 在觀光的地方那邊的人大概可以說別的語言, 在飛機場也有日文中文韓文英文。


組員:廖柏倫 薛稀宇

 

問題討論1: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們認為,這件事的思考並不能單純用是非二元的角度去衡量,站在不同的立場,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論點本就會不同。

首先,藍眼淚這種特殊的藻類,的確為馬祖帶來觀光的效益,愈多人到馬祖旅遊,就更能夠發掘馬祖的特色。就像特殊的戰地古蹟、地下坑道、馬祖高粱、閩南式建築等等。可以理解為何有一派人士認為,應該要趁著藍眼淚帶來的觀光效益,進一步提高產值。畢竟只要以觀光振興經濟,當地人的生活條件就能夠愈來愈好,整個離島的公共建設、食、衣、樂三種店面的數量也會增加,能夠改善整個離島的大環境。

 

不過也像影片中,為了維護馬祖閩南式文化、古蹟的那些人士所持的論點,適度的發展自然是好,但是過度的發展反而會使得馬祖的生活條件不如以往。湧入的遊客增加,就代表生活品質、居住環境的感受都會相對變差,也有可能讓當地人極度不適應新的生活條件,反而無助於經濟發展。再者,其實馬祖的一大特色就是閩南式建築,以及其所代表的閩南文化內涵,將這些房屋翻新,換骨不換皮,倒是就失去文化的意義了。並且,強制翻新的話,原本以閩南式建築作為特色民宿,吸引觀光客入住的那些業者,不免也會受到衝擊。

 

最後就要說到整體的條件,要發展觀光的必要條件,就是一個地區的基礎建設條件要夠好,才能夠滿足遊客的需求,況且就像影片裡頭提到的,島際交通串連整個馬祖的經濟圈才是最重要的。遊客湧入往往只是到一些有名的小島嶼,但那些仍舊保持著傳統文化的島嶼,或觀光條件比較差的,反而就無法搭上藍眼淚觀光效益的順風車,那麼只有少數人得利的話,這場觀光奇蹟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光彩而已。

 

也就是說,發展觀光、搭上話題熱潮,並非是壞事。但也要考慮到原先的居住環境是否適合?觀光條件是否充足?除了藍眼淚之外還能如何吸引遊客,保持長久的觀光客源?基礎建設條件是否完備?生活空間是否會被壓縮?是否有些人無法獲得利益及援助?這些都是在全力衝刺觀光前,應當先煞車停下想一想的。

 

問題討論2: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自然是有吸引力的!近年來,許多國家將妖怪、神話傳說甚至都市傳說,都翻拍成電視劇、電影,製作成動畫、遊戲,創造一波科技浪潮下的新商機。加上這項產業不僅是軟體、科技人才的硬實力,也需要加上故事編排、角色設計等的軟實力,其實也是讓人才都能適性發展,共同合作,發展出屬於每個國家不同的科技產品風貌,將自身國家的文化推展到全世界。

 

當然,從前的臺灣可能都是接收外來的妖怪文化,例如寶可夢、妖怪手錶、歐美卡通、動畫等,這些題材相對吸引人,並且也推出許多周邊供粉絲購買,長久下來就會累積一大批忠實粉絲。然而臺灣其實也有很多神鬼、妖怪的題材,例如虎姑婆、魑魅魍魎、紅衣小女孩等等,其實近期的臺灣也將這些神魔妖鬼的題材,進一步設計成遊戲,或直接翻拍成電影,讓這些題材重新抓住臺灣本土人民的目光,甚至進一步推向世界舞台。當然,因為長久下來的資訊都是從鄰國或是歐美傳遞過來,一時之間是很難讓人民都對這些本土題材有興趣,但臺灣的人才已經非常努力了!

 

至於是否還有其他發展方式?例如設計成主題樂園,或與目前的樂園業者聯名;也可以透過和連鎖飲料店、速食店業者合作,推出一些簡單的周邊商品,或是做為一個主題包裝做宣傳;或者也可以乾脆將妖怪形象化,設計得可愛一些,作為一個人性化的角色,成為某個品牌、公司企業的代表物,吸引大眾目光,其實都是一種發展的形式!不過,往影視圈、遊戲圈邁進當然是最直接、快速的曝光方式,有好的故事、劇本,以及好的演員或是遊戲設計者,便能夠快速累積知名度,進而推廣屬於臺灣自身的妖怪文化囉!

 

問題討論3: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韓國觀光成功的例子體現在以下兩點:

 

  • 語言和觀光結合的政策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從一下飛機開始, 機場巴士、飯店人員、路邊攤販甚至是傳統市場如廣藏市場、明洞、江南等等的觀光勝地,都有能以英、中、日這三種語言的人士來協助觀光客,讓他們能夠在旅遊時順心舒暢,不需要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甚至像是醫美、整形的諮詢,都有專人能以中文進行溝通,不用怕因為語言的問題而吃虧。而這都要歸功於韓國對於語言的重視,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自然不用說,中文在世界上的使用者也甚多,近年來也有許多華人到韓國旅遊,而日本做為韓國的鄰國,自然也常常到韓國旅遊。只要懂得培養這三種語言的人才,當世界上的人民都意識到,韓國觀光旅遊不需要擔心語言不通,也能夠自在地遊玩時,就已經贏在起跑點了。

 

  • 懂得運用優越的觀光條件

近十餘年,不只亞洲地區,整個世界都被韓流席捲。包含韓劇、韓國團體、綜藝節目、美妝保養等,都是韓國吸引觀光客的必要條件之一,而韓國顯然也懂得利用這些條件,知道如何抓住第一次前來觀光的人,也知道如何讓他們下次回頭再來。韓劇、綜藝節目不僅帶起世界上一陣對於韓國文化,例如韓屋、韓服、韓食、美妝保養,甚至拍攝地點的觀光熱潮,也讓世界各地的人更了解韓國,願意進一步到韓國體驗他們的文化。而韓國團體更是讓全世界不分年齡層為旅遊瘋狂的關鍵,到韓國參加偶像、演員的演唱會、見面會、簽售會,購買他們的周邊、專輯,去他們曾到過的地點參觀,探訪他們喜歡的食物,對於韓國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收入。這些不同目的的觀光客,短短幾天帶來的旅遊產值是很高的,包含住宿、吃飯、逛街購物、交通等等,都能夠讓韓國的觀光產值大幅提升,而他們到韓國的旅遊體驗若是很好的話,自然也會再回頭來玩的!

 

而台灣能做些什麼呢?事實上,像韓國一樣將語言和觀光做緊密結合自然是必要的,英語人才不用說,日韓也常有觀光客源,東南亞國家也有許多前來台灣旅遊,若培養足夠精通語言的人才, 那麼相信外國觀光客到台灣的旅遊體驗會好很多!

再者,近幾年台灣製作的華劇、電影,其實也躍上世界舞台,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等等都有被翻拍,也在全球累積一定的知名度。並且,近年來BL劇也是吸引粉絲的一大特點,臺灣的BL劇製作得很好,事實上也可以利用影視帶來的商機,讓世界和台灣的文化接軌!

最後,就是台灣的特色,也就是多樣化的美食了。滷肉飯、珍珠奶茶、臭豆腐等等的道地美食,和各地都有的觀光夜市,其實都是遊客常去的地方。只要多加宣傳,規劃好夜市的發展方向,適時地做一些創新,其實就能讓台灣的飲食文化脫穎而出,令人耳目一新。再加上這些小吃、觀光美食地點都有各語言的標示,甚至業者都有語言相關的人才的話,就更能夠抓住這些觀光客的心和胃,讓他們在異國享受旅遊美好的同時,也不必受語言所困。他們對於台灣獨有的人情味,以及不錯的觀光體驗都有比較好的感受時,自然也更願意成為回頭客,甚至呼朋引伴推薦朋友也未可知!

 


 

組員:范茹芳,林形主

 

1.

我就覺得他説的正確。就算爲了經濟,但文化也是很重要。爲了藍眼淚,人民都不管不顧,蓋新房子,但這樣讓傳統文化慢慢的消失。其實也不用蓋新房子,我們的想法就是就用那種傳統房子也可以吸引很多游客發展經濟,會更比較特別。

 

2. 

我覺得就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想法。看在影片裏,這些地方都可以變成國家的觀光地點,宣傳台灣的文化。我舉得台灣本土的妖怪文化夜市很特別的一種。我的想法就是,可以發展成博物館,宣傳台灣的文化和想法。另外可以做成電影或連續劇或是動漫,更容易在別的國家發展,讓別的國家更認識台灣。

 

3. 

韓國的觀光發展那麽快我覺得主要就在外語。外國人出國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語言不通。如果沒有語言的話真的是沒辦法做任何事情,去旅行也是浪費,知道這樣的情況,韓國政府讓首爾全面有至少四種語言,外國人來旅行也會方便,容易多了。不僅是這樣,還有很多志工會英文、中文、日文等等的語言來幫忙旅客在路上。因爲韓劇在國外也很有名所以韓國也通過電影、連續劇宣傳自己的國家和文化,做出來最好看,最漂亮的地點來派影片,這也是宣傳國家的方式。世界上韓國有名的是整形,利用這一點,政府也連結整形與旅行在一起,可以看這是一種醫療旅游。

台灣可以像韓國一樣通過電影來宣傳國家,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組員:黃彥成、王玉安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LR4tlP6Uc

問題討論:在地年輕人對於當地的思考是正確的嗎?請說明你們的理由。

我們認為每個年輕人的思考方式背後都有自己的原因,因此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當然,那些願意致力於保護傳統文化,幫助文化復興的年輕人絕對對於當地文化非常有幫助;然而那些在水泥屋外貼石壁以領取補助的業者雖然看似無良,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也幫助了觀光發展、帶動經濟效應。因此,沒有絕對對錯,只是立場不同、考慮的重點不同罷了,但是若兩者能於各自的立場間取得平衡、共同為馬祖發展,相信能有更大的效益。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LCp5QAbr0

問題討論: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嗎?還有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還有別的發展方式嗎?

我們認為科技與本土文化的結合絕對是個有吸引力的想法,它以對現代人較有吸引力的科技來傳達正在沒落的本土文化,重新燃起大眾對妖怪文化的好奇,進而使大家更深入了解傳統的本土文化,使其能繼續延續下去。此外,妖怪文化也可以結合影視作品,更加發展、推廣。就如同韓劇中會融入當地的鬼神文化,台灣戲劇或電影也可以以妖怪文化作為題材,不僅讓台灣人更深入了解這個文化,也使外國人認識台灣的特殊文化。

 

3.韓國發展觀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9EqCW5CDiw

問題討論:我們可以從韓國的例子學習到什麼?你認為台灣可以做哪些事?

韓國在許多旅遊方面的細節都領先其他國家許多,這其中最主要的為語言和宣傳。韓國於許多地方都提供多種語言的服務,讓遊客不用擔心語言溝通障礙,因此也更加願意前往旅行。在這個方面,台灣除了要向韓國效仿、增加語言選項外,更應該先顧及原有的英文服務的品質;台灣很多景點雖然有英文導覽,但是漏洞百出,因此應該更注意這些細節。而至於宣傳方面,韓國很懂的利用自己的優勢,像是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韓劇和近年來不斷發展的偶像名星,來宣傳自己國內的觀光,吸引各式粉絲來朝聖。台灣也可以在能躍上國際舞台的國片或是其他影視作品加入更多與台灣相關的元素,吸引觀眾來台觀光。

 


邱繼賢 said

at 8:33 pm on Jun 7, 2021
Reply Delete

組員: 邱繼賢

1.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我認為是正確的,若失去當地文化價值與地景,整體就變了調,如同全新之物,喪失其歷史之意義。可保留原房屋風貌做民宿,並發展地方協會,製作洛神花茶等農產品,讓更多觀光客可以除了來旅遊,兼顧當地經濟發展及文化風貌。

2.本土妖怪遇上新科技:
隨著時代發展,當地文化應結合科技,共同發揚文化並創造更多商機,為大眾帶來全新感受,將其妖怪文化流傳全台。唯有順應時代變化並創新結合,方能生存下去,保留文化繼續傳承後代。

3.韓國發展觀光 :
我們覺得韓國人努力地開發客源,轉向旅客多元化。為拉攏自由行旅客,從機場人員、小吃攤販及司機皆會說各國語言,這讓旅客感到十分方便,不會語言障礙等問題。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