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1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2 years, 9 months ago

 組員:林佩汶、胡韡心

 

2017年:原住民語言發展法通過

2018年: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

2019年:12年國教課綱加入東南亞語言教學

2020年:提出華語政策,並於2021年開始實施

 

 

討論心得、分析

我們認為「雙語教育」絕對是一個很好的「願景」更是一種國際趨勢,但實際層面而言,它並不適合目前的台灣。台灣長期以來的風氣都強調著「升學」,教育的核心總是圍繞著考試。升學考試制度和雙語教育是很難共存的,在主考科項目上布不易施行(艱澀的內容連用母語都不一定能融會貫通,更何況以英語,學生必須得聽得懂學科,老師才能以雙語教學)但升學風氣已是長期風氣,若要從根本改革更是不切實際。若要實施雙語教育,無論是「入學方式」、「師資」、「課程發展」以及「經費」都是很大的障礙。我們組認為光師最基本的師資培訓,就會在雙語教育的開展之路第一站成為問題。再來是教科書的方面也是需要全面的改革,絕非近年內就能達成的目標。

 

 


 

楊玟欣 黃汛慈
課堂筆記

2017 “原住民成爲台灣國家語言” 通過
2018 “國家語言發展法” 通過
2019 12年國教課綱” 加入東南亞語言教學
2020年提出 “華語政策” 並於2021年開始實施

五大政策:英語、 原住民語言、 本土語言、 東南亞語言、 華語政策
2030年為目標 打造臺灣成為雙語國家—— >提升國家競爭力

以色列人的希伯來文,死掉的語言。之前還是沒有人能説,以色列復國後很多人會説希伯來文。(因爲宗教的力量而復活的語言)

 

以外國人的角度,我們覺得這個政策有好有壞。其中,課堂上有同學也有提到一個關鍵的問題:中文是台灣人的母語,在學習中的理解和溝通上中文會來得比英文還有方便,且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是我們認爲有道理的點,確實溝通不良會帶來很多問題。但是我們也認爲打造一個英語會話和學習環境固然對英語學習很重要。雖然說不是每個人都對英語有興趣/願意學習英語,但所謂“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在台灣固然不會時常使用英語,但要是有一天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在你眼前,而你符合所有條件唯獨英語不行,那是否非常可惜呢?這是我們覺得大家應該深思的一點。因此我們認爲在這個情況下,此政策還有可改善的地方,比如增色英語會話課程,某些學科固定用中文教學而有些學科固定用英語教學/某學科的固定時段使用英語教學,互相結合,看看出來的效果再決定是否實施全英語教學。

 


11

組員:陳柏因、湯喻伃、歐銘政、童雯琪

 

上課筆記

1.從語言政策的角度,台灣制定出的要求,會讓台灣變成語言大國,政策有五個

2.2017年台灣制定原住民語言發展法

3.2018年台灣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

4.2019年12年國教課綱加入東南亞語言教學

5.2020年台灣提出華語政策,並於2021年開始實施

6.臺灣的第14臺為公共電視台語臺

7.台灣需要雙語的地方: 像是政府部門、第一門面的網頁、圖書館、郵局、學校、銀行、等等

   像是公告類公文也可以提倡雙語化

8.為甚麼要雙語?為了提申國家競爭力,但是在提倡雙語之下,台灣的本土母語又該如何去保存?這都是政策該去考量到的原因

 

提問:對於台灣變成雙語國家的看法,這樣的反對意見,你們同意還是不同意

我覺得國家可以提供這個政策是好的,可以讓其他可能資源比較不足的可以更接觸到資源,但是要不要認真學還是他們自己的手裡,國家提供了這麼好的政策,但真正的選擇權還是在他們手裡。

 


組員:林家羽、李若維、李庭淵

雙語國家的SWOT分析:

優勢 

1.國家政策支持

2.家長普遍支持、願意投資小孩

機會 

1.拓寬國際視野

2.增加國家爭力

3.增加經濟發展

4.達到文化友善

弱勢 

1.沒有殖民背景支持

2.用到機會不多。

威脅 

1.增加貧富差距

2.增加新進教師與學子們的負擔、學習難度提高

3.專業被壓抑的可能性。

 

我們這組對於2030全面雙語教育有幾點反對理由:

 1. 台灣沒有被歐美國家殖民的歷史背景

 支持者最常拿新加坡和香港的成功案例來給台灣借鏡,但是台灣和這兩個地方的狀況不同,我們是沒有殖民背景的,如果把英語做為第二官方語言,是否會造成為文化位階上的差異?

 雖然國民政府強勢推行普通話,但其實中華民國並沒有所謂的官方語言。一個國家對於官方語言的訂定方式,一是依照國人最常使用的語言,二是殖民母國的語言,而中華民國若要訂官方語言,顯然使用英語毫無立論基礎。

 2. 並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雙語

 就如林同學在課堂所言,國文、公民等本來就是用本國文字寫成的內容,並不適宜用外國語來理解,不懂拐個彎學習的意義何在?另外,數學等相關學科,學生在用本國語學習都有困難的情況下,用外語學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和壓力,導致放棄學習的可能性增加。如果一定要推行雙語教學,那麼不是就得降低課程的難度,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3. 可能間接導致貧富差距、社經地位的差異越拉越大

 如同前項提到的,學生在感到學習上有困難或更大壓力時,很有可能會選擇放棄,最終可以負荷的人依舊是本來就在金字塔頂端的菁英學生,而他們的壓力可能也會更大。

 對於某些後段學生而言,這輩子可能都用不到英文,那為何要認真學?甚至近幾年的觀察,很多這類的學生最後連自己的文字都放棄,直接使用對岸的殘體字,學英文對他們而言還有意義嗎?

 4. 語言能力增加的究竟是一線教師還是學生?

 因應雙語教育,各校均開出雙語教師的缺,對於新進教師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很大的負擔,要顧及本來的專業就已經不容易,還多了英語做為門檻,門檻高聳入天際,但是社會有給老師們相對應的基本尊重嗎?原本在一線的教師也可能因為雙語政策而被迫提早退休,那老師們的退休金呢?去哪裡了?這不是在給老師們找碴嗎?

 如果真的要施行雙語教育,應該要循序漸進,到2030這10年的時間,我認為是不足的,僅僅是口號吧。

 5. 台灣學生真正缺乏的是語言能力嗎?英語力=競爭力?

 台灣學生缺乏的是思辨能力,而不是語言能力,會思考比會講一口流利的英文重要的多吧?語言的學習是需要一點天賦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掌握數個語言,而且中英文的文法不同,依照台灣目前的教育方式,這項政策只會給學生更大壓力。另外,AI時代即將到來,未來可能靠機器翻譯就能溝通,第二第三外語的學習也許就不那麼重要了。

台灣的人口組成非常的單一,這也是雙語政策受到極力反對的理由之一,因為外國籍的人太少,英語的學習容易被認為沒有必要。要足夠國際化才會吸引外國人來、還是給外國人足夠的拉力來讓台灣更國際化?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中華民國的《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對於外國人在台工作有相當嚴格的限制,這些可能就是限制我國國際化的原因,如果這個部分沒有解決,只憑雙語政策真的就足以讓台灣走向國際了嗎?


 

組員:李欣玲、巫靖妤、葉彩雲

 

課堂筆記

台灣在過去五年制定計劃讓台灣變成語言大國

1.雙語國家政策-2018年第一次被提出,去年(2020)被落實

   - 教育部開會要讓台灣變成雙語國家要有大學開始做起。師大是指定學校。

      2025年20%的課程要用雙語或全英語授課 

2.原住民語言變成國家語言(2017年通過)

3.國家語言發展法(本土語言變成國家語言)( 2018年通過)

4. 12年國教新課綱(2019年)

5.華語政策-推動對外華語教育2020年制定,(2021年實施)

 

推動這些語言政策爲了什麽?是好是壞?

- 我們認為台灣政府推行這些計劃是想要增強國力。讓台灣人具備與外國人使用外語溝通的能力。

-在我們(留學生的角度)看來,台灣政府推動的這些計劃是好的。因為大部分台灣人不具備''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在服務相關領域從事的人也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避免因為溝通不良而產生各種問題。大部分文件也應該需要有英文的版本。

實際例子:

    1.某位老師只會說英語的朋友遺失了錢包。但是到警察局報失的時候,與局裡的警員發生了溝通上的問題。因為警員不會說英語。

    2.初來台灣的時候網購了一些物品(已經完成付款,只待取貨)。到小七領包裹的時候因為還沒得到學生證、居留證等中文證件,拿出了本國的護照和身份證(英語) ,但是店員依然不接受,拒絕我領取包裹。實在是對我造成很大的困擾,對台灣的美好印像也不復存在。

----------------------

**雙語國家政策**

推動理念

1.從需求端全面強化國人英語力

2.以數位科技縮短城鄉資源落差

3.兼顧雙語政策及母語文化發展

4.打造年輕世代的人才競逐優勢

 


朱玉珊 said

at 1:32 am on May 8, 2021
Reply  Delete

組員:唐玉英、崔美娜、朱玉珊、陳舒安、王詠珊、柳惠馨

對於台灣變成雙語國家的看法(最終心得)
-我們這組認為此政策是贊成度,但就是不要先從大學做起,如果要成為雙語國家就要大家一起,因為我們有一個組員是來自雙語國家的,對於從小就接受雙語的人來說,其實佔了很大的優勢。再來就是對國家而言,假設台灣變成雙語國家,這樣在大家眼裡,台灣的地位就會比中國高出許多,不會再覺得台灣不是一個國家,要痛苦就大家從小一起痛苦,長大後就會輕鬆了,當你的英文能力提升,去到哪個國家都很方便,這是一件很棒的事。
-我們有一些組員認為這也是好的政策,但有些政策需要待改善,因為英文好不代表思考能力好。但是我們覺得即使思考能力好也是要把兩個語言就練好才能把意見好好跟人家溝通,所以我們覺得有好的想法也許搭配雙語溝通能力才能在全球上脫穎而出,對於2030年很期待,台灣加油!

台灣需要雙語的地方(政府該做的)
1.圖書館
2.郵局
3.學校
4.銀行
5.政府部門
6.醫院
7.公告(不然不方便國際化)

為什麼需要雙語?
為了提升國家在世界的競爭力,希望2030年都能是雙語,而由2018年開始策劃。


組員:陳瑛黛、黃子芯

分析性心得:雙語政策

1如何安排自己的語言學習?

最重要也是最老話長談的就是「找出你對學習語言的熱情所在」;舉例來說我們有一個組員的學習動機是因為她去打工的時候卻因為語言方面(英語文與台語都有包含)而沒被錄取上,所以現在重拾對語言的熱血並開始學習;雖然老師上課有說到學習能力會隨者年紀增長而越發不可能,但我們認為只是有沒有心想做的問題、別給自己的不努力冠上年齡的藉口,先去勇敢嘗試、在面對結果。

2文章有哪些重點?

正方看法:現在學習語言就像是一張能夠通往各處的機票,無論是旅遊、工作機會亦或者是拓展人脈,都是對自己有利的行為;不僅如此,世代也隨著交流越來越迅速,語言跟能力似乎是要有越多能打出「組合技」的機會,才能為自己創造出不可或缺的角色。

反方看法:前幾年政策才在推動母語教學,漸漸的連閩南語也淪為國小課本的回憶,升上國中後便被封塵在腦海某處;其實也不是不懂雙語政策如此積極推動的原因,但總覺得一切都「過於迅速」、人們甚至來不及作出反應就失去的機會,而後的人們也不曉得他們失去了什麼,我們認為、還是得有母語教育的輔佐、並且是持續性的教育才能真的達成「母語教育」與「雙語政策」相互成長的效果。


 

 

組員:董銘潼、王映晴

課堂筆記

台灣5年來的語言政策項目

1.雙語國家政策(2018賴清德/去年蘇貞昌)

要求由大學開始先做起 

挑了一些標竿學校先做 

Ntnu(其中一所)

目標2025年學習20%雙語或全英語授課

目標2030年學校50%全英語授課

目前台灣已把原住民語言列為國家語言

國家語言發展法

2018年發展本土語言

把東南亞語言放到12年國教(2019)

 

對雙語教學的看法:

    我們認為這個政策利多於弊,先說我們所認為的好處。無可否認英語目前依舊是全球傳播範圍最廣的一種語言,若台灣人能夠掌握英語技能即能在國際交流上有更大的優勢,能夠為自己國家爭取更多的全球資源並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而在個人層面上,可以為自己增加競爭力,也可透過英語接觸更多外來文化讓自己成為一個多方面的人才。

    但同時這個政策會讓人們更看重英語,卻可能忽略掉我們自己本身擁有的語言,譬如閩南語跟客家語等。也會在選擇學習外語時優先選擇英語,從而忽略學習其他外語的好處,導致文化單一化。


組員:徐方鴻、李幼馨

台灣雙語政策的討論心得、分析

我們覺得雙語政策和相關教學方法在台灣推行已久,雖然台灣人普遍的英語能力確實有提升,但是我們在英語的口說應用能力上卻仍無法與考試的能力並駕齊驅。而經過討論後,我們認為雙語政策雖然能帶來國民語言水準的提升,但無法使得英語成為國內完全通用的語言,其原因在於我們的教學過度導向於升學,以至於大家即便「會了英文」,但卻不知道「如何用」他。因此我們認為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動機和環境」,動機是因為我們認為一旦心中徹底明白學習的目的為何(比如:精進自己的能力、能和外國人語言、文化交流等等)就會對於學習產生更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會化被動為主動的學習,而這樣子動機的改變會使得我們更勇於去實際應用這個語言的能力;再者,我們認為要將一個語言學習好,環境很重要,倘若沒有提供該語言學習的環境,那這個語言就僅僅停留於知識的層面,而無法更內化成自己的能力、經驗,使得語言學習變成單方面的吸收,而無法自行反芻,並將所學實際的運用。因此,我們認為台灣的雙語政策未來應往改變語言的學習環境並誘使每個人找到自身的動機以及方向作為參考。


 

組員:杜若筠、褚怡甄

<雙語政策分析討論與心得>

         我們是沒有很支持這個雙語政策的,我們認為從理念和目標來看這個政策其實立意良善,如果只是將公共資源雙語化,我們認為是必須要做的,畢竟在台的外國人有很多,台灣要發展觀光這些都是必需的。但若是要讓所有國民人人會說英文,就看起來有點太理想很虛幻的口號,要執行起來感覺就很困難。我們覺得如果真的要推行雙語,一定是要循序漸進慢慢來的,而且首先最重要的一定要先解決城鄉差距的問題,因為在尚未推行雙語國家的現在,城鄉的英文程度就差距很大了,如果沒有將這個問題解決,到時候就不是雙語國家而是雙語城市吧?但這個問題就存在已久而且世界各地都是,想必不是好解決的問題。

         雖然在現在的全球社會中英語確實很重要,但有必要強制所有國民都要精通英語嗎?當國家將雙語定為中文及英文時,想必母語的地位會再降低。目前在台灣,會講英文的年輕人已經是比會講母語的多了,若是國家再製定一個人人都會英文的政策,那母語可能就會直接消失了。因此為什麼雙語國家不能是中文加母語呢?一定要是中文加英文嗎?我們認為先保護母語,再推行英文會比較好吧?


組員:陳霈瑄、周綺妮

 

0507筆記

語言政策:

五個項目

1.雙語國家政策

2.原住民語言列為國家語言(2017)

3.國家語言發展法(2018)

4.東南亞語言列入十二年國教(2019國教課綱)

5.華語輸出計畫(2020訂定,2021實施)

 

對雙語教學的看法:

我們可以透過很多國家去了解外語對國家發展重要性。瓜地馬拉的居民把西嶼學習帶入了生活,他們的語言學校並非印象中的學校,有壯觀的校舍,而是設立於馬雅文化珍視的大自然環境,因為他們相信這種學模式可以讓語言交談學習更佳自然也效率更高。同樣的,不僅是市場買菜、烹飪課、瑜伽等,都可以在進行些活動同時學習西班牙文,也能保有馬雅原先的文化民俗。以學習語言來說,是一件非常值得參考的例子。韓國在外語上,不僅光觀景點、重要首都餐廳都充斥著中文、日文、英文等的溝通服務,讓在周邊經濟,有結合醫美整型,從機場專車接送到外語解說都有訂的完善流程,做完整形後便可到臨近的商圈消費,並且通常每一趟來韓國都是一週以上,這這期間除了可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也可以算是對擁有外語能力非常好的例證。因此如果換作是台灣,我覺得我們可以先建立好小朋友對外語的興趣和信心,讓他們了解非母語的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能對未來創造更多機會的能力。再者,透過政策的實行,讓生活中充斥著外語,自然也可以學習的游刃有餘。

 

 


課堂筆記

組員: 邱繼賢、黃千和

 

1.學習外語

(1).在台學習外語是否很重要

(2).為何反對國家雙語政策

 

2.國家雙語政策

(1).原住民成為台灣國家語言

(2).國家語言發展法

(3).東南亞語言加入12年國教課綱

(4).提出華語政策

(5).提升國民學習本土語言

 

3.2030雙語國家政策看法:

(1).從需求端全面強化國人英語力

(2).以數位科技縮短城鄉資源落差

(3).提升國民赴外工作的競爭力

(4).使外國人能生活更方便

(5).因家庭及社會資源不同,故不支持全英語授課


組員:謝宜庭、孫郁瑄、劉仲敏

 

語言政策角度,五個項目語言政策:

雙語(2018)、東南亞、原住民語、鄉土語言、華語

 

        我們基本上是贊同這些政策的推行,提出這些政策便表示他們有受到重視,不只是針對國人的英語能力,我們的本土語言、原住民語言、以及考慮到新住民而出現的許多東南亞語言都有其相對的政策,另外加上華語學習方面的政策,我們覺得是一個讓台灣更國際化、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開始。

 

        不過我們也認為當中都有要再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比如雙語政策在資源分配上要如何做到平均(至少讓各區的人差異不要太大)?是不是有些課程不適合採英語授課?要提升我們的英語能力,與世界接軌固然重要,但突然要進行如此的轉變是否太快、範圍太大,實際上具體的狀況究竟要怎麼做,或許也必須做出更詳細的規定,否則實行後或許會遇到很多問題,甚至有可能導致人們不僅英語沒有學好,連中文能力都退步了。

 

        而在其他語言政策上,雖然有規定國中小的學生要修習,但不是考試學科的話,是不是就不會受到重視?我們覺得或許在課程進行時,應該要加上文化了解、探析等等,並建立「不是只有考試科目才重要」的觀念,才能讓這些語言政策進行的更順利。

 

        而華語現在已成為國際之重要語言,若政府多加重視並拓展這方面的政策(現在國內還有很多華語學習場所是類似補習班的性質),不僅增加我們的工作機會,也能讓我們的文化在世界上被更多人了解。

 

        有這些政策的出現是很好的,但政府的腳步似乎有點太快,或許在第一線的教學者及學生未必跟得上這個腳步,也可能是方向太大,實際上其實不容易推行,如果政府能更進一步的了解人民的聲音,訂出更詳細的政策,或許能讓人民更欣然的接受這些政策。


 

組員: 段其榮、張菊銀

課堂筆記:

雙語政策並進的同時,台灣也在推行新一波的「新經濟移民法」,該法預計在 2018 年 10 月底送往行政院審查(編按:「新經濟移民法」於 2020 年 1 月已送行政院,但仍未能送至立院審議,目前進度緩慢)。該法賦予在台灣的外國人士,只要 5 年的居留時間,收入穩定,即可申請永久居留。其中,在台工作超過六年的藍領外勞與中階技術工作能力外國人,被視為是有利族群,當中不少是東南亞來到台灣的勞工。

根據台灣教育部資訊,在台就學的東南亞學生為 31,531 人,而勞動部資訊顯示,產業外勞逼近 70 萬人、社福機構外勞超過 25 萬人。一但內容成案,台灣將引領新一波移民契機,在台灣引發正反兩極評價。

贊同者認為,廣納各國人才是世界趨勢,有心工作、為國服務者都有落地生根的權力。 批評者則認為政府「短線思維」,只會造成人口素質下滑、薪資結構惡化。

 


組員:狄呈恩、王少甫

對雙語化政策的看法:

-雙語化政策立意良善,確實有必要提升英語能力,且英語能力也與國際競爭力相關,但10年的時間要從原本的只說母語到英文跟母語一樣流利,如果不使用強硬的方式來改變,有點太短了。

-在看完行政院的策略後,覺得其中推動的許多政策像是推動文書資料雙語化、學習資源整合、友善外國人環境等等...。感覺很多政策都只能做到表面上的雙語化,但實際上大家的英文能力真的會跟著提升嗎?

-語言的提升需要靠個人的學習意願,如果這個人本身很排斥學英文,就算用逼的他也不一定學的好。


組員:廖柏倫

 

2030雙語國家政策、五種語言政策的理解和看法:

 

雙語國家政策的願景是「提升國家競爭力」、「厚植國人英語力」,除了推行基本的教育體系雙語化之外,政府公開的資料、外籍人士相關文書、文教及公共服務的雙語化,也是推行的目標。對於國人來說,增加國際競爭力、讓國人將英語當成一個更便利的工具, 自然有它的效益。綜觀五種語言政策,其中加入東南亞語言教學,個人認為倒不是必要。首先,雖然東南亞的新移民愈來愈多,政府也很積極地推行南進政策,但需要思考的是,這會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在雙語國家政策的前提下,還願意多花時間學習東南亞的語言嗎?目前在臺灣,西班牙語、韓語、日語、德語、法語是比較熱門的第二外語,也相對是外商、外資常用的語言,除非有特殊的溝通需求或興趣取向,才有可能選擇特別學習。

再者,即便是學生都有意願學習,那麼資源應當如何分配呢?偏鄉的學習資源本就比較少,加上願意到偏鄉教學的師資也不多,這同樣也是雙語化教育想普及的難處,那麼想加入東南亞語言教學,也就顯得更困難了。當然,這樣的嘗試是很好的,既能讓台灣邁向成為語言大國的道路,又能使整個大環境更國際化,但真的能夠做好嗎?當雙語已經是一種趨勢的時候,台灣確實已經在努力了,但即便想要繼續再往前,學生的學習意願、資源、師資都是需要被考量的點,況且在雙語國家的前提下,是國民都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英語能力,那麼實行的可能性有多大?在雙語國家的政策有一定成效前,東南亞語言教育要列入課綱,至少個人是不贊同的。

再說到原住民語言發展法,當然立意是十分良善的,能夠維護母語使用者的權利、保留語言發展的可能性和多元性、傳承語言的能力等等。至於華語政策,則是一個雙向的發展政策,拓展華語文教學市場,不僅能讓台灣國內語言學習的產能大幅增加,國際移動的人也會更多,華語文傳播的愈廣,對亞洲區使用華語的地區和國家,無疑是有經濟貿易、政治交流之間的助益,加上中國的孔子學院近年大幅衰頹,台灣的華語政策相對來說,推行時機是非常好的。

 

  • 2030雙語國家政策
  • 2017年,通過《原住民語言發展法》
  • 2018年,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
  • 2019年,提出12年國教課綱加入東南亞語言教學
  • 2020年,提出華語政策,預計於2021年實施

 


11週

成員:林形主,范茹范

課題:對於台灣變成雙語國家的看法,這樣的意見,你們同不同意?

變成雙語國家有好處,壞處首先好處是和別的國家比較容易交流,所以在經濟方面上也比較容易發展。國民碰到外國人的機率也增加。對學生來說也是如此所以比較容易接觸外國人。說到外國人,對外國人士也有好處不用怕看不懂聽不懂的情況,去哪裡都可以溝通。

壞處是因為雙語國家所以其他國家比較容易入近這個國家。本來的文化會影響,會容易消失。對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要學另一種語言,壓力很大。

我們覺得雙語國家都有好處壞處,所以我們對這個意見沒有特別的意見。

 

 


王玉安 said

at 11:19 pm on May 18, 2021
Reply Delete

組員:黃彥成、王玉安
課堂筆記:
1. 近五年,臺灣制定五大政策成為語言大國(2017年 原住民語言發展法、2018年 國家語言發展法、 2019年 12年國教課綱加入東南亞語言教學、 2020年 華語政策、 2021年 實施華語政策)
2. 電視第14台為公共電視台語台

對於成為雙語國家的想法:
我們贊同此想法,因為在現今科技往來如此發達的社會中,一定都會接觸到不會說中文的人,因此有第二語言是一種優勢。然而要有這種優勢不應該從大學才開始訓練,而是要從小積極培養,否則像現在學生雖然也是從國小開始學英文,但許多人仍不敢開口講,只會考試,但這樣就沒有實際將第二語言運用於生活中。因此我們覺得臺灣要推動成為雙語國家的想法是很棒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應要時時注意方法和方向是否正確,否則可能淪為白工。此外,在推動雙語的過程中,也應灌輸所有語言皆為平等的觀念,應同等看待國內的閩南語、客語和其他原住民語以及世界上所有其他語言;不能因為將英語列為第二語言就認為其凌駕於其他語言之上。

張興菲 said

at 10:24 pm on Jun 1, 2021
Reply Delete

組員:張興菲 莫靜怡
對2030雙語政策的看法與分析
目前贊成雙語的人,大概有兩個角度 。
1.國力
2.歐洲可以,為什麼台灣不行?
1. 國力 = 英語力,去過日本旅遊的我們都知道,日本人的英文如何。日本的英文測驗的國際排名, 從來沒贏過台灣,可是人家共出了24名諾貝爾得主,世界排名第七多。
新南向政策 = 英文很重要? 真的能在東協立足的台灣中小企業,都是講當地語言,你只會講英文,根本無法跟當地做生意。
國力 = 批判性思考 + 創新能力。如果腦袋沒想法,講什麼語言都一樣!並不會因為會講英文,腦袋就好棒棒。而且很多學生連用中文表達自己都無法了,學了英文就會改善嗎?
在歐洲很多家庭本身都是父親: 英國人 + 母親: 土耳其人…之類的跨文化婚姻,所以對他們的小孩來說,雙語/多語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歐洲很多國家,都是位在多語言接壤的地區,境內人民的母語很多元,如瑞士 / 荷比盧等國家,對他們而言,雙語/多語是很自然的。
另外,歐洲語言大都隸屬印歐語系,從字母、發音、文法 (如時態 / 格位 / 詞尾變化),各語言的原理很相似。西班牙人學英文,英國人學德文,各語言的距離不會很遙遠,認真學起來並不困難。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