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View
 

09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3 years, 3 months ago

 


組員:胡韡心、林佩汶
 <巴冷公主>

 

相傳在遠古時代,大鬼湖附近住著一群蛇類,由一支巨大的百步蛇王「阿達裡歐」(adalio)統治。

有一天,百步蛇王跟部屬說他想娶個美麗賢慧的妻子,要部下幫他去尋找。部屬們告訴他說「達德勒」部落頭目的女兒「巴冷公主」,是最理想的人選。

有一天,巴冷公主到山上播種小米,撒完種子之後,到河邊提水來澆灌小米,好讓種子成長。巴冷公主忽然看到山頂上隱約出現一個影子,來去飄忽,行動如風,很快就來到她的身前。

巴冷感到驚異,眼前出現一個前所未見的美男子,提著弓箭,面帶笑容 ,曲身向她行禮。兩人一見傾心,蛇王阿達裡歐時常到巴冷公主工作的地方見她,幫她工作。兩人相處,日久生情。

但不久他們的戀情被族人發現了,巴冷公主就告訴阿達裡歐,如果他真心愛她就不可私下約會,希望他可以跟她回家認識他的家人及族人。

但當阿達裡歐跟巴冷公主回去見她的父母時,她的父母及族人發現原來阿達裡歐的真實身分其實是條巨大百步蛇,雖然他們相愛,但人蛇怎麼可以相戀呢。

因此,故意出題刁難,要求百步蛇王在文訂時,必須以南海出產的七彩琉璃珠為聘禮。阿達裡歐深愛著巴冷公主,不畏艱難,飄洋過海,終於取回琉璃珠,如願地把巴冷公主迎回大鬼湖。

到了迎娶的那一天,巴冷公主的父母親人及全村的人都來送行。到了大湖邊,巴冷公主慢慢走到湖心,眾人看著她的百合花帽漸漸沉入湖水中消失,再也沒有看到美麗的巴冷公主了。

 


 

 

吳善戎王采佩許民樺

大肚王國與甘仔轄·阿拉米

大肚王國又稱為米達赫王國,是一個在台灣中部由許多原住民部落組成的跨部落聯盟。在鼎盛時期版圖南端到鹿港,北端可達桃園南部,後來大約在大肚溪中下游一帶。大肚王國的統治者-大肚王(又稱白晝之王)有文獻記載且較能考證的君主有兩位,分別是甘仔轄·阿拉米(Camachat Aslamie)和甘仔轄·馬祿( Camachat Maloe)。最初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1638年荷蘭人獲海盜情報,在台灣中部馬芝遴地區(彰化縣福興鄉與鹿港鎮一帶)有原住民王國,統治者稱為甘仔管轄·阿拉米。

到了1642年,荷蘭人趕走西班牙人後,將目標轉往西部的原住民部落。1644年,在與荷蘭人的戰爭中,大肚王國失去了13座反荷部落,甘仔管轄·阿拉米大肚王國跟荷蘭東印度公司訂定條約,表示臣服,喪失多餘權力。不過直到1662年荷蘭人離開台灣為止,大肚王國都維持半獨立狀態。大肚王國不肯接受基督教,只讓歐洲人通過領土而不准他們定居,也無荷語的翻譯員。

大肚王國對於後來的明鄭時期鄭氏政權也採對抗的態度。鄭成功攻打台灣時,遭到大肚王國強烈的抵抗,導致鄭成功等人認為他們受到荷蘭的煽動。因此與大肚王國諸社發生激烈衝突,這次衝突,鄭軍將領楊祖陣亡,一鎮之兵(約五百人)“無一生還者”。後來鄭軍再派出將領黃安,以埋伏之計襲殺大肚社頭目阿德狗讓。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之後,,派遣鄭軍分赴各地屯墾,侵害到原住民族的活動空間,導致鄭氏政權和大肚王國數次武裝衝突。其中1670年大肚王國轄下的沙轆社抵抗鄭氏侵略,遭受鄭氏政權屠殺至僅剩六人,幾乎滅族,史稱沙轆社之役。

1731年,清朝官吏對原住民分配勞役過多,甚至將已歸歸順的「良番」斬首,引起原住民群起反抗,發生大甲西社抗清事件,清軍利用岸里社「以番制番」,翌年被鎮壓下來,各族人陸續逃離原居地,遷往埔里一帶,大肚王國翌年亦告瓦解。


 

 

組員:黃千和、狄呈恩、橫田龍彌、陳俐穎    

 

阿里卡該巨人(Alikakay)為流傳於阿美族的故事。其擁有金髮、碧眼以及白皙的皮膚,會變身成族人的樣子來誘拐小孩並吃掉。不堪其擾的阿美族人得知巨人怕porong ,並想討罰他們,但在最後一刻放了他們。巨人們感念不殺之恩,告訴阿美族人在5 6月時於海邊祭祀檳榔、酒、麻糬和porong即可增加漁獲。

 

阿里卡該是散居在美崙山上的一群善法術、善偽裝的巨人,整天遊手好閒、不事生產,因為喜歡吃嬰孩的內臟,所以找附近的阿美族部落下手。在幾次偽裝成婦人丈夫騙吃騙喝後,又偷偷殺害族人的嬰孩,並拾取內臟食用,族人終於忍無可忍,想方法防禦,最後終於抓個正著,大家義憤填膺,組織幾千人前去討伐阿里卡該巨人。

 

阿里卡巨人的皮膚是白白,碧眼如貓、金髮長而多毛、身高是大概三公尺多

他們跑的跟風一樣快,還會使用法術,可以變身,或者用自己的毛變出士兵,就算身體的部位斷了.

最近的研究人員說阿里卡巨人是像荷蘭人.

 

阿里卡巨人的皮膚是白白,碧眼如貓、金髮長而多毛、身高是大概三公尺多

他們跑的跟風一樣快,還會使用法術,可以變身,或者用自己的毛變出士兵,就算身體的部位斷了.

最近的研究人員說阿里卡巨人是像荷蘭人.


組員:杜若筠、褚怡甄

<精靈哈尼度>

     哈尼度(hanitu)泛指的是鬼魂、精靈等無形的超自然力量,布農族人相信萬物皆有哈尼度,不只是人類獨有。此外哈尼度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右肩的善的哈尼度,一種是在左肩的惡的哈尼度。在人的心中有一處命名為isang(靈、氣、心理)的靈魂,他是兩種哈尼度的調節處,他們在此互相角力,他們的角力結果便會決定一個人會從事善事或惡事。

     布農族人也認為人死後會成為哈尼度,而死後的哈尼度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卡拉西里斯( kalasilis),以人的形像出現;第二種是班班呆納兒(Banban-laiŋal),也是以人的形像出現,耳朵非常巨大,頭上長有角。這兩種哈尼度都常常對人類惡作劇,會趁半夜或大人不在時誘騙幼童,將他們的腦吃掉。最後一種則是人鬼,人鬼有善惡兩種,惡鬼會四處遊蕩,作祟人間。

     總而言之,哈尼度是布農族人對於超自然力量的統稱,不論是活著的萬物的靈魂、已死亡之人所留下的靈魂也就是俗稱的鬼、精靈,甚至是神,布農族人皆會稱之為哈尼度,只是在往下細分成不同的哈尼度時,他們還會有其專有的名詞。

 參考資料:

劉雅芳( 2009)。布農族精靈(Hanitu)信仰。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1123

海樹兒‧犮剌拉菲。哈尼度。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教育部、原民會。

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2971&keyword=%AB%A2%A5%A7%AB%D7

 


組員:董銘潼、王映晴

 

最後的番王劉登春

 

他是清末新港社的土目劉登春,在坊間的傳說中,他被稱作最後的「番王」,1895年8月日軍進入苗栗時,就由他及劉承恩、林日新、劉光輝出迎,擔任嚮導。

劉登春的先祖,即是曾在各種文獻上出現的猫老尉。

透過古文書,我們推知猫老尉主要活躍於乾隆初到嘉慶期間,曾經擔任新港社土目、通事和業戶等職務。據伊能嘉矩記載,猫老尉因歸順清廷賜姓「劉」,與妻子九骨共同獲頒清朝衣冠。猫老尉有三個兒子道生、速生和進生,三人曾接受漢文教育,經常為族人代筆立契,也陸續擔任部落的重要行政職務。自乾隆中葉到日治初期,猫老尉家族世代保存的古文書,見證了這個「頭人之家」百年來的興衰起伏。

從向族人購地擁田到向漢人借銀典押、拋售土地,與其他家族的權勢利益競逐爭訟,跟漢人合作或對抗的互動關係,猫老尉家族的際遇變化載滿字紙行間。而貫串在墨痕中的動態發展歷程,不僅是單一家族掙扎生存的紀錄,更是新港社、道卡斯族、平埔族群數百年來在島嶼平野與外界遇合求生的縮影。

 


組員:林家羽、李若維、李庭淵

我的原住民文化體驗

我的原住民朋友多信仰天主教,和我最熟的那個人是阿美族的,老家在花蓮,在假日時都回回去,在音樂課時有教我們唱老人飲酒歌。

林同學表示在九族文化村的表演當中,他的父親被抓上台穿著原住民傳統服飾被當作長老膜拜。

 

卑南族人鹿戀

一位少女愛上了一頭雄鹿,在這少女的心中並無物種的隔閡,且雄鹿送還了許多飾品,正值青春期的少女便墜入了戀情,與之訂婚,想回家與父母分享,父母卻不以為意,想說只是小孩子的笑話。某天,公鹿想要來見家長,但父母以為是想要來踐踏農作物,於是將之射死,之後少女非常的傷心,心裡有了計劃,便是想跟公鹿殉情,而叫父母將鹿角掛著,少女一躍而下,鹿角穿過的少女的身軀,他們中於永遠在一起了。


組員:王詠珊、朱玉珊、唐玉英、崔美娜、陳舒安、柳惠馨

 

上課筆記

       1.  台灣原住民族分佈圖:https://i.imgur.com/yDRYl0q.gif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o9MDAD

2. 台灣原住民文化相關電影:《只要我長大》、《巴克力藍的夏天》、《只有大海知道》、《太陽的孩子》、《賽德克.巴萊》等。

(參考網址:https://reurl.cc/WEm4Y9

3. 南島語系的母音特別發達。

 

討論內容 

1. 我的原住民文化接觸

(1)  有組員上個學期參加國際課程,去桃園的佛光小學交流文化,裡面有原住民的學生。那個組員會和他們分享新加坡的文化,而學生也會教他們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例如請他們吃麻糬、烤山豬肉,告訴他們紋面的文化,或是女生不能碰男生打獵的工具等等。

(2)  另一位組員則是參加原住民科學教育計劃,碩士班的學長姐會去樹林高中教原住民專班,而她們也去了桃園崁津部落,教阿美族部落的學生,當地的住民帶他們去認識野菜,其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輪胎菜」,因為這和馬來文的「輪胎」同音,也有可能是因為台灣的原住民和馬來西亞都是南島語系,所以語言有部分相同。(3)  另一位組員,則是遇到從屏東上來北部工作的原住民族人,她發現那個原住民是由男生入贅女方家,和我們傳統的父系社會習慣不一樣。

 

2. 原住民的文化博物館

(1)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https://reurl.cc/E20KRK

(2)     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https://reurl.cc/7y82pQ

(3)     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https://reurl.cc/pmNDZe

(4)     凱達格蘭文化館:https://www.atayal.ntpc.gov.tw/

(5)     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https://reurl.cc/e925D7

(6)     桃園市原住民文化會館:https://reurl.cc/jqEdvy

(7)     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https://reurl.cc/pmNDrr

(8)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https://reurl.cc/3Nn17V

(9)     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https://reurl.cc/pmND3r

(10)  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https://reurl.cc/qmRDvD

(11)  高雄市桃源區原住民文化館:https://reurl.cc/a5YldX

(12)  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https://reurl.cc/Agr12Z

(13)  泰雅原住民文化產業園區:https://reurl.cc/9Zkz6v

 

3. 歷史故事 

一、濱田彌兵衛事件

1. 事件背景

(1)   在荷蘭人統治台灣之前,台灣沒有其他政權,多半是明朝或是日本的商人在貿易時的一個中繼站。也就是說,來到台灣的商船皆可自由進出,日本商船也不例外。

(2)   日本商人濱田彌兵衛為了買生絲出海貿易,而當時日本購買生絲的流程多是從中國買進運到台灣後,再從台灣運回日本。他想要直接運回日本,但是知道會被鄭芝龍阻攔(因為當時鄭芝龍想獨佔日本貿易市場),遂欲向荷蘭借中式帆船至泉州買生絲,然遭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拒絕。

(3)   162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向日本商船課一成貨物稅,然而在1609年,日荷已建立貿易關係,且荷蘭在平戶有建立商館,所以荷蘭貨物輸入日本可以免稅。日本商船遂拒絕繳稅,所購得的一批生絲,因拒絕納稅而遭荷蘭統治當局沒收,雙方關係更形惡化。

(4)   1626年,他得知荷蘭新任總督奴易茲即將前往日本談生意,他決心報復荷蘭人。當時,他知道西拉雅族新港社的原住民受到荷蘭虐待,他說服這些原住民,並帶著十六位新港社族人組成「高山國使節團」前往日本,不僅向日本政府控訴荷蘭人的壓迫,並帶著使節團晉見德川幕府,意圖說服德川家光採取反荷行動。他成功破壞奴易茲的和談計畫,卻也埋下荷日衝突的導火線。

 

2. 衝突

(1)   1628年,濱田彌兵衛帶著使節團再次來台,而在濱田抵台之前,奴易茲接獲密報,內容表明濱田彌兵衛船上有大量的大砲、刀槍和士兵,於是在船抵台之際,奴易茲派人對濱田的船進行安檢,果然搜出大量武器,於是荷蘭當局軟禁濱田彌兵衛,高山國使節團的十六名原住民也遭到監禁。

(2)   日本人與荷蘭人的五項協議

          甲、荷方以奴易茲之子為人質,乘坐日船;日方以濱田之子等5人為人質,乘坐荷船,一同和濱田回航日本,俟抵日後交換人質。

          乙、立即釋放被拘捕下獄的平埔族原住民。

          丙、荷方發還所有沒收的日本政府賜給新港社原住民的禮物。

          丁、為保證日本人的安全,在啟航赴日之前,荷人須將進港船舵接收起上岸。

          戊、日本在中國遺留絲絹,荷人應賠償其損失,數年前因未付輸出稅而遭沒收的絲絹,也應發還。

(3)   荷蘭當局拒絕這些要求,濱田遂以武力脅迫奴易茲,綁架其妻小,雙方協商後,奴易茲才同意以其子作為人質,隨濱田返回日本。https://i.imgur.com/bGiXnST.jpg:在這一幅相當經典的畫作中,畫面右方明亮處即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三任長官奴易茲與濱田彌兵衛,中間以及左方者為前往救援的荷蘭士兵。)

 

3. 後續發展

濱田與奴易茲之子抵日後,日方違反約定,將奴易茲之子下獄,並封鎖荷蘭在平戶的商館,扣押荷船,禁止荷蘭人繼續通商。荷蘭當局意識到事態嚴重,1629年將奴易茲撤職,1632年將其引渡至日本監禁,然而奴易茲之子卻病死日本獄中。1633年以後,日本實行鎖國政策,禁止商人外出貿易,荷蘭人才獨攬了在大員的商業利益。1636年,荷蘭人以青銅燭台向日方請罪,才將努易茲救回。日本統治台灣後,日本人為紀念濱田彌兵衛向荷人抗稅的英勇事蹟,於安平古堡立石碑刻「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

 

4. 省思

(1)   依國際法「先佔」原則(一國對不屬於任何國家的領土行使有效佔領行為而取得主權,先佔國必須將該地置於其占有之下且進行行政管理,且有取得該地主權之意圖)來看,荷蘭確實有權利對日本進行課稅,且日方的行為也不佔理,然而在此事件中荷蘭卻隱忍日本不講理的行為,我們認為這是他們對東印度公司在遠東利益的考量。

(2)   濱田彌兵衛事件是荷蘭與日本在台灣爆發的貿易糾紛,台灣人卻無能為力,新港社原住民甚至被濱田彌兵衛利用,回台後還遭到荷蘭人監禁,我們認為這也反映出台灣人在國際經濟權力角逐下,沒有自主權的事實。

 

二、新港社長老理加

理加即為濱田彌兵衛事件中,高山國使節團的一員,是台灣原住民西拉雅族新港社長老。1627年,帶領15名新港人跟隨濱田彌兵衛前往日本,晉見德川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當時濱田彌兵衛將16名原住民以「高山國使節團」的名義晉見幕府將軍德川家光,獻上台灣主權,以圖削弱東印度公司對日商徵稅的合法性。理加晉見德川家光時,送上虎皮、孔雀尾等作為見面禮,德川幕府亦有賜給新港社原住民的禮物。返台後賜品被沒收,和使節團受到監禁,濱田彌兵衛事件發生之後獲釋,行蹤不明。1636年,荷蘭人與平埔族爆發戰爭,第四任在臺荷蘭長官普特曼斯與新港社結盟,意圖驅逐麻豆社和塔加里揚社,於是又找來理加與馬卡道族談判。自此事件後,理加重獲荷蘭人的信任,1641年代表新港社原住民出席第一次地方會議(荷蘭召集原住民各社代表的會議,期望透過會議維繫雙方的封建關係),16441648年間,都作為新港社首席代表出席會議。熱蘭遮城日誌也有提到,理加被封為「台灣王」,在1650年過世。

 

三、韓布魯克:全名Anthonius Hambroek ,也譯為範無如區,是一位生於荷蘭的基督教傳教牧師。1648年,他和妻女一同前往臺灣傳教。

(1)   韓布魯克來台背景

除了武力佔領與經濟經營外,荷蘭也經由對臺灣的佔領事實來宣揚基督教,1625年,統治臺灣的荷蘭行政長官要求荷蘭方面派遣傳教士來臺,使此地的平埔族原住民能改信基督信仰。1636年,荷蘭人則在新港開辦了第一所以宗教教育制度化為主的學校,並將平埔族語羅馬文字化成新港文書,以此文字來擴大宣教成果。韓布魯克於1648年抵臺,被派駐於臺南麻豆社。

(2)   鄭成功攻台

1661年,鄭成功攻取臺灣作為新的抗清根據地。他利用漲潮出敵不意地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並以優勢兵力包圍荷軍防守薄弱的普羅民遮城,並切斷荷軍水陸交通。不久,荷據普羅民遮城遭鄭成功攻下。攻下普羅民遮城的鄭成功決定再圍熱蘭遮城,就在轉進間,鄭成功俘虜了剛自巴達維亞返回臺灣的韓布魯克等六位基督教傳教士及其數位家眷。

(3)   遭到鄭成功處死

鄭成功決定將這些人作為招降熱蘭遮城之用,所以他要求韓布魯克擔任使節,前往熱蘭遮城城內勸降。然而,韓布魯克進城後並未勸降,反而力勸荷蘭人死守熱蘭遮城。當時的荷蘭行政長官揆一決定會回信給鄭成功,信中表示決與城共存亡。為顧及家人與其他人質安全,於得知揆一拒絕投降的決定後,韓布魯克仍決定離開熱蘭遮城返回鄭成功軍營。回到軍營,當鄭成功得知熱蘭遮城不投降消息後,即以韓布魯克教唆原住民叛變為由,將被俘男性人質一律斬頭處死。

(4)   後續作品

甲、顏水龍《傳教士範無如區訣別圖》:https://i.imgur.com/nSXxZLy.jpg,圖上所繪正是兩個女兒哀求父親不要離去的時刻。

乙、《福爾摩沙圍城悲劇》:約翰尼斯.諾姆斯以描述韓布魯克被鄭成功誅殺過程的作品,以1770年代所發表的荷文悲劇劇本最為出名。該作品以詩文闡述韓布魯克,勸告守城兵士拒降的「光榮殉教」過程。該作品中,有「……我很清楚,我說這些話是在宣判我自己的死刑,但我絕不會因害怕而忘記我對上帝與公司的義務」、「殘忍的國姓爺(即鄭成功)一定會找理由殺害所有被俘虜的荷蘭人」及「屠殺荷蘭人來祭拜他所膜拜的撒旦」等內文。

 

參考資料

1.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dika-japan-taiwan-netherlands-2/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0%86%E5%8A%A0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F%B1%E7%94%B0%E5%BD%8C%E5%85%B5%E8%A1%9B%E4%BA%8B %E4%BB%B6

4. https://www.facebook.com/WUFI.Taiwan/posts/1050805561629727/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6%89%98%E7%B4%90%E6%80%9D%C2%B7%E4%BA%A8%E5 %B8%83%E9%AD%AF%E5%85%8B


黃汛慈楊玟欣

番婆鬼與魔神仔

番婆鬼
•南投埔里噶哈巫族和巴宰族傳說中的巫婆
•會使用巫術危害別人

特徵:
外表跟一般人沒有太多的不同
喜歡吃魚、小孩的內臟或有腥味的東西

身份認同:
番婆鬼身分的女性要經過一定的儀式才可以變身成番婆鬼。進行儀式時需要換上貓的眼睛、在滿是蛇的米缸中唸咒,等到蛇爬滿全身之後就會變成一團飛起來的火,出去外面作惡,直到回到家後才重新換上原本的眼睛。

法術:飛行貓眼防盜變身隔空取物

弱點:雖然番婆鬼法力高強,但其並非無敵,傳說中,只要她被特殊的武器(泡過尿的竹槍或曬太陽、抹露水三天的手槍)重傷後,雖然不會死,但傷口會逐
漸腐爛,痛苦到生不如死,直到其他人給她看當初傷到她的武器後,番婆鬼才會死去。另外,番婆鬼害怕權威,因此只要有權威加持(如日本警察的帽子、官員的職位)便可以直接槍殺他們。

魔神仔

出沒地:山林間、溪流邊、河岸旁
特徵:身材矮小,動作敏捷,作兒童狀」不害怕日光,可於光天化日之下行動常對人類惡作劇,很少傷害人類,而是喜歡戲弄人類

傳說:
紅衣小女孩:出自八大第一台《神出鬼沒》當中一集,及東森電視鬼話連篇靈異節目中大致內容為1998年3月某家庭至臺中市北屯區大坑風景區風動石登山步道出遊拍攝到的片段:片中拍到隊伍後方跟隨一名身穿紅衣,表情陰沉,姿勢古怪的小女孩(據稱當時隊伍中並無此人),其後一年檢視影片發現怪異處,才寄至電視台在節目上播出。2009年在批踢踢八卦板,由當年節目剪接師指出八大電視台並未播出全部片段引發討論。但實際又是一樁話題炒作,其真相至今無解。

參考電影: 《紅衣小女孩》《紅衣小女孩2》

 

 

成員: 林形主,範茹芳

雷公火之役

1896年5月24日發生在臺東雷公火(今關山電光)的一場戰鬥,由卑南大社與阿美族馬蘭大社史無前例的聯手,應日本之邀出兵對抗馬關條約後,留滯東臺灣地區清軍最後有組織的武裝部隊。原住民兩社以犄角部署,與清軍交戰,造成清軍死8員,傷20餘人,其餘倉皇潰退而兩社死傷各1員。

1895年馬關條約言明臺灣割與日本後,日軍於5月29日在三貂角澳底灣頭登陸,10月21日時已大致平定臺灣西部,清軍正規軍僅存在後山東臺灣的袁錫中、劉德杓。爾後清軍逃兵陸續加入東部地區幾近千人,因補給中斷,逃兵日增並強奪地方村莊部落,引起居民憤恨與恐慌。1896年2月間清將袁錫中潛逃回大陸,指揮權由劉德杓接任駐軍新開園約兩百餘人,爲了進一步獲得糧餉補給,決定進襲卑南各社。日本爲取信東臺灣各社,恆春支廳立刻派遣通譯官中村雄助,率領潘文傑、王福勸說卑南大社頭人姑拉老以及馬蘭大社頭人庫拉斯‧馬罕罕出兵護莊。遂於5月21日開始出發向雷公火戰鬥部署。

21日前鋒隊出發,由卑南社姑拉老率兩社各50名,前往大埔莊與雷公火莊。22日主力隊出發,由姑拉老之姊達達率領卑南族等124人防守大埔莊。馬蘭社則由庫拉斯‧馬罕罕率147人防守雷公火社。23日深夜情報顯示劉德杓率兵士300餘人,將襲雷公火,卑南社達達便率卑南族戰士急行軍越過大埔山麓,埋伏在卑南溪石灘低處。24日上午清軍於雷公火外100公尺佈署主力部隊並發砲挑釁,當逼近雷公火社時,馬蘭社奮起抵抗,而卑南社自側翼攻擊,大出清軍意料而潰退。學者稱「雷公火之役」。


 

組員:謝宜庭、孫鬱瑄、劉仲敏

        這是一個來自鄒族的傳說故事。

        距今四、五百年前,特富野部落有一個人是Niahosa氏,他擔任部落首長。部落一名Niahosa家嫁到Peongsi家的婦女到河邊捕魚,結果一直抓到同一根木頭,最後她索性將這段木頭放入褲子口袋,想要拿回家當柴燒。

當她回到家裡要燒那根木頭時,卻找不到它。夜裡,她忽然感到身體很沉重,彷彿肚內有什麼東西。後來她驚覺自己的肚子越來越大。

有一天,她的肚子感覺一陣疼痛,並生下了一名男嬰,男嬰在生下來時是腳先著地,而且可以直接坐著,嘴裡也已經長好了牙齒,身體則長滿了毛,並且可以馬上站起來走路。

        很快地在五天後男嬰完全長大成人,便跟著母親去工作,他也很善於打獵,能輕易抓到兇猛的山豬,其母分肉至Niahosa家時,由於Niahosa家不知這位小孩的存在,於是諷刺其母是撿拾病死腐爛的動物。

        為了證明,母親要小孩活捉大山豬,並將牠在帶到Niahosa家後放開,而在無人能製止山豬並多人受傷之後,他才出現制伏山豬並將牠殺死,大家才認識那個小孩,之後他逐漸成為部落領袖,最後取代Niahosa成為部落首長。

後來,特富野部落有人遭到敵人殺害,他便帶領部落青年前往與敵人作戰,傳說他作戰時身上能冒出火焰,燒毀房舍,震懾敵人,因此獲得勝利。

        由於他全身長毛,後來便被起名叫ak'e yam'mum'a(長毛公公)。在他擔任特富野部落首長之後,Peongsi氏族便取代了Niahosa氏族,世襲部落首長的職位至今。


組員:黃子芯、陳瑛黛

枕頭山戰役,又稱枕頭山事件,是一起1907年日本殖民當局與數個泰雅族部落發生在枕頭山(現屬桃園市復興區三民村轄境內)的武裝衝突事件。190755日,殖民當局軍警執行「擴張插天山方面之隘勇線」計劃,自深坑廳李茂岸(今烏來福山部落)、桃園廳阿姆坪分別發兵,向插天山前進。軍警經枕頭山時,遭泰雅族大嵙崁前山群及大豹群居民激烈抵抗,因而被困於該山之下。雙方隨後展開壕溝戰。但是,軍警使用槍砲或手榴彈均無法有效壓制對方。激戰40多天後,軍警終於控制枕頭山地區,但其死亡者已達200餘人。後來,當局又自臺中、南投地區增援軍警千人,耗時3個月抵達插天山,並在稍後完成隘勇線布設;整個行動總共動員軍警隘勇等2000餘人。事後,大嵙崁溪及角板山附近部落居民多遭殲滅或逃入深山,漢人隨後進入開墾定居。角板山在後來成為樟腦重要產地之一。

 


組員:葉彩雲、李欣玲。巫靖妤

 

《毒眼巴里》

 

此故事為排灣族傳説,故事講述了排灣族在遙遠的以前誕生了一位有著通紅雙眼的少年且世間萬物只要被他的眼睛掃視過皆會被灼燒至盡。族人們對於巴里的那雙獨特之眼感到恐慌不已,爲了避免造成族人們的害怕巴里決定順從族人們的安排獨自一人遷居到族人們在一塊大岩石上蓋的房子並用黑布將眼睛覆蓋住,只有在敵人入侵自己族人的部落時才會將黑布取下用他的眼睛將敵人殺死。即使巴里一心想要守護自己的族人,族人們卻還是暗下決定要殺死巴里。平日裏,村裏的族人會靠拉動巴里屋外的繩子告知巴里前來取一些日常用品和吃食。外族人知道巴里的存在后感到很害怕便決定殺了他,被亂刀砍傷的巴里非常憤怒,於是拿下黑布怒視著敵人,外族人們一一倒下再也沒有了氣息。直到巴里過世後,周圍都長出了檳榔樹,從此以後,那些檳榔樹繼續挺直的站在那個地方守護著排灣族族人。據説現在在山上的某處還留有一塊被燒得焦黑的岩石,說當時巴里將黑布摘下也不敢到處亂看,怕毀了家園,於是就只盯著那塊岩石看,那塊大岩石就被燒得焦黑了。

 

其實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有一派的説法是指巴里其實是被自己的族人們殺死的。話説雖然巴里不曾傷害自己的族人,但族人們還是不相信巴里并認爲他的存在是不祥且浪費部落資源的便決定派人在給巴里送食物的過程中趁巴里無提防將其殺害。總的來説不論那一版的故事,都可以看得出巴里即使身懷不詳之兆的血紅雙眼,但他卻是始終心地善良不想傷害任何無辜之人,且堅定不移地想保護自己的部落與族人。


09

組員:陳柏因、湯喻伃、歐銘政、童雯琪

 

課堂筆記

1.台灣原住民分布圖

2.台灣原住民文化相關電影

3.南島語系的母音發音特別發達

 

原住民歷史故事

這是一則邵族的古老傳說,也是關於日月潭的由來。從前,有一對青年夫婦,男的叫大尖哥,女生名叫水社姐,他們以捕魚為生。有一天,天地轟隆搖動,太陽月亮一閃不見,從此世界陷入一片黑暗,植物無法生長,人們開始叫苦連天,於是大尖哥與水社姐決定前去尋找太陽月亮。經過幾番長途跋涉,他們找到一個山洞,洞口裡的老婆婆告訴他們太陽月亮已經被兩條惡龍吃掉了,自己也被迫日以繼夜地為惡龍煮飯,而惡龍什麼都不怕,只怕阿里山底下的金斧頭和金剪刀。

於是兩夫婦帶著老婆婆給的鍋鏟火叉,前往阿里山將金斧頭與金剪刀挖出來,並以此殺死惡龍。為了將太陽月亮送回天空,他們吃掉惡龍的眼睛化作兩座高山,長出棕梠樹太陽月亮托往天空,並站在日月潭邊守著太陽月亮,也就是現今的大尖山水社山邵族每年秋天的托球舞,正如同這對夫婦托住太陽月亮的樣子。

 


組員:黃彥成、王玉安

課堂筆記:

1. 臺灣原住民分佈

2. 原住民文化相關電影

3. 南島語系母音發音發達

 

原住民神話故事- 達悟族緣起故事

很久以前,天神俯視雅美小島,發現這個小島實美麗且富饒,又有種類繁多的洄游魚群,天神認為這小島沒人居住實在太可惜。有一回祂把子孫叫來,要求兩個子孫說:「你們二位是否願意下凡人間?你們看!那座小島如此的美麗,你們兩位是否願意到那座小島上居住?」二位孫子回答說:「我願意聽您老人家的指示。」

天神拿了一塊石頭,剝成兩半,然後把男孩放進去,石塊復合後,再拿一節竹子,把女孩安放在裡面。把石塊以及竹筒同時從天界放下來,由於石塊比較重,垂直落到大森林山山頂,天神落到地面時,立即裂成兩半,而後男孩從裡頭出來。另外,竹筒由於比較輕,被風吹到大森林山底下,落地時,從裡頭跑出一個女孩。

過一段時日後,男孩覺得很寂寞,而走下山去。途中遇到誕生於竹筒的女孩,二人興奮地談地天來,敘述各自出生的地點,當天色逐漸灰暗時,才各自回到自己住處,自此二人就經常在一起談天,最後,男孩決定遷徒山下與女孩毗鄰而居。有一天,正當在房子裡談得很愉快時,突然感覺雙膝癢癢的,才發現左右雙膝逐漸腫大,他們十分驚訝,那時他們尚有尾巴;日子一天天過去,膝蓋腫脹日漸增大,期滿十個月後,二人雙膝各自出生一男一女。

他們除了高興之外,並未負起養育的責任,因為生下來的孩子馬上就可以起身走路。長大後兄妹兩人結為夫妻,不過生下來的孩子不是眼瞎、就是跛腳。降生於硬石的父親即說道:「竹女,兄妹所生結婚的後代皆為畸型,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互換妻子,不知你的意見如何?」竹生女回答說:「這或許是個好辦法。」交換妻子之後,過了一段時間,所生的孩子就和正常人一樣,有眼、鼻、嘴、身體四肢。後來,石生人和竹生女逐漸老去,當了祖父、祖母,自此後,硬石祖父開始為雅美島上所有動植物命名,不過當時他們尚沒有自己的名子,一律叫做Tawo也就是人的意思。


組員:周綺妮、陳霈瑄

熱蘭遮城事件」三個事件

位於熱蘭遮市鎮的熱蘭遮城,則在這些不穩定因素影響下的荷據福爾摩沙,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濱田彌兵衛事件」(1628)、「郭懷一事件」(1652)與「鄭成功攻台」(1661-1662)當中,熱蘭遮城成功突顯了這些複雜的外在因素,除了熱蘭遮城的實質政治與軍事機能外,我們也可以在此觀察到「熱蘭遮城」與「主權象徵」之間的關係。

 

濱田彌兵衛事件(1628

 

1927時,日本商人濱田彌兵衛從台灣帶了16位原住民至日本,在將軍面前讓這些原住民聲稱願意將台灣主權獻給日本,並控訴荷蘭人對原住民的壓迫。新任福爾摩沙長官Pieter Nuyts奉命至日本協調日荷之間的貿易爭議,並順便反駁濱田彌兵衛的說辭,但最後無功而返。1928年時,以濱田彌兵衛為船長的兩艘船駛至台灣,懷恨在心的Nuyts隨即扣押這兩艘船,除了濱田彌兵衛以及少數隨從之外,所有的日本船員都禁止上岸,當然,除了Nuyts的個人因素之外,這兩艘船來台的動機也確實令人質疑。前一年濱田彌兵衛已在日本將軍面前透露對台灣主權的野心,此時荷蘭方面也從日本接獲線報,得知濱田彌兵衛在出發前曾在大阪招募士兵,並購買兩百多支槍與數門大砲。相較於船上的470名日本水手,此時熱蘭遮城內所有的士兵加上職員,也不過300人左右。過於疏忽的Nuyts,並沒有在城堡內接見假裝來辭行的濱田彌兵衛,而是在熱蘭遮市鎮的自宅。一開始仍然高高在上傲慢態度的Nuyts,馬上面臨急轉直下的情勢,只擁有貼身武器的濱田彌兵衛少數人,竟打倒周圍的荷蘭士兵,並成功綁架這位倒楣的Nuyts。數日的談判後,Nuyts雖被釋放,但荷蘭必須賠償日人大量金錢,雙方並交換人質,其中甚至包括Nuyts的兒子。

 

郭懷一事件(1652

 

荷人對原住民與漢人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對於原住民,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視之為夥伴,雖然這樣的關係也是經過數十年來的征伐所建立的。自1646年起,荷蘭人每年固定在赤崁地區舉辦原住民的「南北村社集會」,象徵著以荷人治理為首的福爾摩沙和諧政治氣氛。當這些各村社的長老陸續進入集會場地時,他們會聽見歡迎他們的火砲聲響,這些攝人的聲響是由海對岸的熱蘭遮城所發出的。這些長老有些曾到過熱蘭遮城,有些則沒有,這時的熱蘭遮城已經是相當堅固的磚石構造,在口耳相傳中,這個台灣史無前例的巨大建築,勢必產生一種巍巍不可侵犯之意象。伴隨著從裡面傳來的巨大聲響,各村社的原住民不得不尊重這種荷蘭人所設定的「夥伴關係」。

 

但對於漢人,這些在中國難以繼續生存下去的新移民,荷蘭人無法運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之。漢人移民自己有自己的內部組織,他們對於巨大的建築物也在中國司空見慣,那些城堡大砲的巨響,對於漢人無法產生如對原住民一樣巨大的效果。漢人既無法也不願意和荷人擁有夥伴式的關係,他們多半只是荷人統治下的土地承租者或佃農般的角色。雖然此時荷蘭在熱蘭遮城的駐軍有將近1000人,但居住在赤崁地區的漢人已約有15000人之多。這些人數只有1/15不到的荷蘭人,卻是當地漢人社會的統治者,這在組織日益嚴謹的赤崁漢人社會中,已悄悄引發了許多的危機。1652年,漢人長老郭懷一秘密發起漢人叛變行動,他們在「打死紅毛狗」的呼聲中快速佔領脆弱的普羅民遮堡,控制整個赤崁地區,漢人甚至想要進一步攻打對岸的熱蘭遮城。只不過藉由原住民的幫助,荷人艱苦地彌平這次漢人叛亂,並屠殺了3000-4000名漢人。

 

郭懷一事件當中,我們可以觀察出熱蘭遮城對於原住民與漢人產生了某些相同的意義,以及某些有差異的意義。對於原住民來說,熱蘭遮城已成功塑造出超越實質機能的主權象徵,而且是一種堅不可的摧的主權象徵。但對於漢人來說,熱蘭遮城雖然象徵著荷蘭人的主權,但其實質並非強大到不可摧毀的地步。也是因為這樣的認知,鼓勵了郭懷一為首的漢人反叛行動。

 

鄭成功攻台(1661-1662

 

荷人據台的最後十多年,除了面對大大小小的人禍,也面對不少天災。連通外海與內海之大員水道不定時的淤積,常常導致船舶無法順利駛入熱蘭遮市鎮的港口,除此之外,福爾摩沙也發生了許多令荷蘭人震撼的地震與蝗災。除了這些天災人禍,荷人最怕的莫過於鄭成功即將侵台的傳聞。數十年來,荷人逐漸了解中國內部的政治問題,也意識到作為明朝最後一股武裝勢力的鄭成功軍隊,已即將無法再抵抗清軍的勢力,這樣的鄭氏軍隊,隨時會想到進犯防衛力量相對薄弱的台灣。在這種消息甚囂塵上之際,熱蘭遮城已駐有超過1500名的士兵,並與各式船艦隨時待命。1661年,鄭成功攻打台灣,在開始的戰鬥當中,熱蘭遮城的表現相當稱職,它完全控制了大員水道,鄭成功艦隊完全敵不過荷蘭人的艦隊與熱蘭遮城的火力,因為無法穿越大員水道,鄭氏大軍也無法正式登陸台灣。僵持了數月後,我們熟悉的傳奇故事發生了,鹿耳門水道突然水位漲高,鄭軍吃水較淺的中國戎克船也因此得以順利穿入台江內海,並讓鄭成功跨過重裝戒備的熱蘭遮城,直接登陸與佔領赤崁地區。很巧的是,赤崁地區的普羅民遮城正好完工沒多久,裡面並儲有先進的武器火砲,這就像是荷蘭人幫鄭成功準備好的禮物,鄭成功藉著這些禮物,最後攻克熱蘭遮城。


組員:張菊銀、段其榮

濱田爾兵衛事件:1625年荷蘭駐台長官宋克除了限制僑居日本的中國商人不能來大員經商外,還規定來台的日本商船必須課徵10%的輸出稅。然而這項舉動卻讓日本人大感不滿。他們認為商船通商來往是經過幕府將軍的許可(朱印船),挑戰朱印船本身就是挑戰日本幕府,更何況日本來台灣貿易的時間早於荷蘭人,憑什麼需要繳稅。

儘管宋克聲稱這10%的稅是為了分擔防範西班牙與葡萄牙艦隊的防禦費,但日本人仍不買帳,他們主張日本人從未與兩國為敵,這錢根本不該賴到他們的頭上。

對於這點宋克沒有什麼轉圜餘地,硬是扣押了日本兩艘船的生絲(15擔)。好巧不巧,這兩艘船正是對荷蘭不具好感的長崎代官--末次平藏的船。

日子就這麼來到了1626年。那時從長崎駛出了兩艘朱印船來到台灣,其中一艘三國丸屬於末次平藏,船長就是這次事件的主角--濱田彌兵衛。當時他們向中國訂了一批生絲,準備在台灣購買,但無奈商品受海盜李國助的阻擾,無法運來台灣。濱田彌兵衛一行人向荷蘭借船,希望能到中國取貨,但當時的台灣長官不答應,只好作罷。

然而,回到日本的濱田彌兵衛除了把自己在台灣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全告訴了上層,更絕的是,他在離開台灣時偷偷帶了十六名新港人到日本,說是高砂國使節團,要向將軍德川家光朝貢。


組員:李幼馨、徐方鴻

課堂討論:與原住民文化接觸的經驗

我們在課堂中分享過去曾經到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參觀的經驗,以及在那邊看見的「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金祿勒)頭目家四面木雕祖靈柱」以及台大曾舉行的「國寶的婚禮」相關經驗以及資料分享。

 

《龜仔甪社與八寶公主

相傳明末清初(相當於荷治時期)時,荷蘭公主「瑪格麗特」為了尋找愛人「威雪林」而來到臺灣,船隻卻在大灣(即大灣遊憩區)遇到風浪觸礁擱淺,船員發出求救煙火,引來當時的龜仔甪社(今社頂自然公園)的原住民襲擊遇害。原住民原本不殺女子,但當一夥人抬著戰利品返回部落,其中一名原住民男子因獵物不多,又折回海邊搜尋,恰巧碰上逃過一劫的瑪格麗特,勇士為了顏面及炫耀,於是開了殺戒,並帶回她身上八樣物品:荷蘭木鞋、絲綢頭巾、珍珠項鍊、寶石戒指、皮箱、寶石耳墜、羽毛筆和紙;故謂之「八寶公主」。

 

日治時期的1934年,這位荷蘭公主曾經向一位漁民託夢,表示想回到荷蘭,希望當地居民能幫她打造一艘船。居民照辦且船也出發後,她又託夢說願意留下來,庇祐當地居民,居民蓋了間廟以為紀念。

 

該廟位於墾丁大灣遊憩區海灘附近的一座萬應公祠,當地人俗稱八寶公主廟。祠內供奉一幅書有「荷公主女」之橫聯。1981年重修,成為一座「三合一」廟,主位拜萬應公,一旁拜土地公,一旁拜八寶公主。但廟內的八寶公主像穿著戲服化的漢服,而非她生前所穿的荷蘭服裝。

 


 

 

組員:唐佳蘭、砂川櫻

 

《7.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自1592年豐臣秀吉採取海外擴張政策並向南擴展日本影響力以來,日本就一直試圖擴大對台灣(以前稱為“高地國”(日語:高砂國,赫本:高砂國)的帝國控制)。 3]幾次入侵台灣的嘗試均未成功,主要是由於該島上原住民的疾病和武裝抵抗。 1609年,德川幕府派遣有馬Harunobu前往該島進行考察。 1616年,村山Toan率領對該島進行了未成功的入侵。[4]

 

16世紀末期,隨著日本的戰國時代結束,豐臣秀吉在亞洲許多地區出售了合法貿易證書,以維持對外貿權以及新技術的控制。

德川幕府隨後採取了這一政策,並進一步提高了其效力.1604年至1635年間,大約356艘Shuinsen(紅密封船)獲得了Shuinju在亞洲各地進行貿易的權利。主要貿易地點包括:台灣,馬尼拉和整個東南亞國家。

這是德川家康在1609年授予荷蘭隊長雅克·格羅內維格(Jacques Groeneweg)的修州。


組員:廖柏倫

 

邵族的神話傳說--貓頭鷹

 

據說從前有名邵族少女,不知為何懷了孕,完全找不到原因,也無法說服族人自己是意外懷孕的。因此,族人都認為這個女子不潔,瞧不起這位少女,最後這位少女不堪其辱,於是走進深山老林中,活活把自己給餓死了。後來她在山裡化為貓頭鷹,只要族裡有人懷孕,她便會飛到那戶門前不斷啼叫,希望懷孕的女子都能夠照顧好胎兒,並順利生產。

邵族的族人知道他們誤會了少女,也很懷念她,因此不會獵射貓頭鷹,他們也相信貓頭鷹因為長久居於深山中,對於曲折複雜的山路非常熟悉,若是射殺貓頭鷹,便一定會在山中迷失方向。直到如今,邵族人仍然認為貓頭鷹是懷孕的喜兆,若是有貓頭鷹飛來便是一件大喜之事,爾後,貓頭鷹在當代也逐漸演變成為邵族的紋樣信仰。

 

參考資料:http://163.32.84.1/LocalUser/sanhsin07/new/page/page_453.htm

 


林形主 said

at 12:19 pm on Apr 30, 2021
Reply Delete

成員 : 林形主,范茹芳
雷公火之役
1896年5月24日發生在臺東雷公火(今關山電光)的一場戰鬥,由卑南大社與阿美族馬蘭大社史無前例的聯手,應日本之邀出兵對抗馬關條約後,留滯東臺灣地區清軍最後有組織的武裝部隊。原住民兩社以犄角部署,與清軍交戰,造成清軍死8員,傷20餘人,其餘倉皇潰退而兩社死傷各1員。
1895年馬關條約言明臺灣割與日本後,日軍於5月29日在三貂角澳底灣頭登陸,10月21日時已大致平定臺灣西部,清軍正規軍僅存在後山東臺灣的袁錫中、劉德杓。爾後清軍逃兵陸續加入東部地區幾近千人,因補給中斷,逃兵日增並強奪地方村莊部落,引起居民憤恨與恐慌。1896年2月間清將袁錫中潛逃回大陸,指揮權由劉德杓接任駐軍新開園約兩百餘人,爲了進一步獲得糧餉補給,決定進襲卑南各社。日本爲取信東臺灣各社,恆春支廳立刻派遣通譯官中村雄助,率領潘文杰、王福勸說卑南大社頭人姑拉老以及馬蘭大社頭人庫拉斯‧馬罕罕出兵護莊。遂於5月21日開始出發向雷公火戰鬥部署。
21日前鋒隊出發,由卑南社姑拉老率兩社各50名,前往大埔庄與雷公火庄。22日主力隊出發,由姑拉老之姊達達率領卑南族等124人防守大埔庄。馬蘭社則由庫拉斯‧馬罕罕率147人防守雷公火社。23日深夜情報顯示劉德杓率兵士300餘人,將襲雷公火,卑南社達達便率卑南族戰士急行軍越過大埔山麓,埋伏在卑南溪石灘低處。24日上午清軍於雷公火外100公尺布署主力部隊並發砲挑釁,當逼近雷公火社時,馬蘭社奮起抵抗,而卑南社自側翼攻擊,大出清軍意料而潰退。學者稱「雷公火之役」。

張興菲 said

at 7:37 pm on May 29, 2021
Reply Delete

組員:張興菲 莫靜怡
一八九六年的「雷公火之役」,原住民擊退中國清軍,這齣史實,成了電光部落阿美族人的經典戲劇,透過社區營造,動員族人排演,詼諧演技,令人拍案叫絕。

關山鎮電光因有泥火山,昔日地名「雷公火」,早期的阿美族人就地取材,從山上採取大竹製成炮管,取火泥塞入竹管引發巨大爆響,傳承至今,以電土加水產生爆破聲及火光,震撼力十足,成了近年來熱門的表演項目。根據史料及部落口傳史,一八九五年,清朝在馬關條約中將台灣割讓予日本,日軍與殘留清軍在東台灣交戰,清軍逃兵因補給中斷,強奪部落,引起居民憤恨,卑南族與阿美族聯手抗清,隔年五月在雷公火外,原住民兩翼埋伏,奇襲清軍。21日前鋒隊出發,由卑南社姑拉老率兩社各50名,前往大埔庄與雷公火庄。22日主力隊出發,由姑拉老之姊達達率領卑南族等124人防守大埔庄。馬蘭社則由庫拉斯‧馬罕罕率147人防守雷公火社。23日深夜情報顯示劉德杓率兵士300餘人,將襲雷公火,卑南社達達便率卑南族戰士急行軍越過大埔山麓,埋伏在卑南溪石灘低處。24日上午清軍於雷公火外100公尺布署主力部隊並發砲挑釁,當逼近雷公火社時,馬蘭社奮起抵抗,而卑南社自側翼攻擊,大出清軍意料而潰退。學者稱「雷公火之役」。

邱繼賢 said

at 8:29 pm on Jun 7, 2021
Reply Delete

組員: 邱繼賢

泰雅族射日傳說
太古時候,天上有兩個太陽,其中一個比現在的太陽還要大很多,因此天氣非常酷熱,草木都枯死,河水將乾凅,農作物不能生長;而且兩個太陽輪流出沒,沒有晝夜之分,人民的生活實在困苦萬分。
族人乃相議,除非射下一個太陽,否則子孫恐不能安居,種族也將絕滅。於是有勇士三人,自願前往射下太陽。即日準備,攜帶乾糧用品,各人並背負一嬰孩一同出發。到太陽去的路是如此遙遠;他們在路上把吃過的桔子種在地上,想讓他發芽。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距離太陽之處尚遠,而三人都變成衰弱的老人,嬰孩們卻都長大了。老人們相繼死去,而成長的嬰兒繼續前進。有一天他們終於到達太陽之處,於是歇下來,準備第二天太陽出來時趁機射殺。
第二天黎明時,三人等在谷口,見太陽出來了,三人引弓急射,射中後,太陽流出一堆滾熱的血,其中一人被血從頭淋下來,當場死亡,其他二人都被灼傷,急忙逃回。在回家的路上,他們看見從前的桔子,已經長得很高大,而且結了滿樹的果實。
回到村中,他們二人已經變成白髮駝背的老人了;可是從那時候起,再沒有兩個太陽,而有晝夜之分了;我們在夜裡看到的月亮,便是被射死的太陽的屍體。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